[拼音]:Jinhua Xuepai
[外文]:evolutionary school
西方人类学中以进化论为理论范式的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H.斯宾塞、J.G.弗雷泽、J.F.麦克伦南,德国的A.巴斯蒂安和瑞士的J.J.巴霍芬等。但最著名的是美国的L.H.摩尔根和英国的E.B.泰勒。
进化学派的思想根源及理论基础可上溯到启蒙运动时代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无限可能性的思想。19世纪C.R.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进化学派的学者主要利用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民族志、民俗、游记、神话传说等资料,运用比较和理性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构拟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力图阐明总的进化规律。他们认为,由于人的心理一致,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途径也必然相同,都要经过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蒙昧到文明的发展过程,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的原始民族是尚未进化到高级发展阶段的民族;当今世界较为简单的社会是正在经历着文明社会先前某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同时,高度文明的现代民族和现代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古代风俗。这是“文化遗存”,是进化的证据。进化学派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各有侧重,但结论却是殊途同归。例如,研究精神文化史的泰勒认为,人类的宗教由灵魂观念经历万物有灵论、低级拜物教、多神教而进入一神教阶段;研究婚姻史的巴霍芬提出了人类由杂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理论(见婚姻);而研究社会发展总进程的摩尔根,则论述了人类社会如何由蒙昧时代经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他的研究结论曾得到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称赞。
进化学派为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遗产。他们关于人类本性一致和社会发展变化、文化累积渐进的观点,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在各种题材的资料积累和汇集方面,为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该学派也存在着以书斋为研究场所,借助思辨推理来构拟理论,运用材料不够严谨,进行文化比较时忽略时空条件和社会发展的欧洲中心论等缺陷。因此受到了传播学派,特别是博厄斯学派的严肃挑战,曾一度沉寂,直至20世纪美国的L.A.怀特等人倡导新进化论时才有所复兴。新进化学派与古典进化学派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