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erwa
中国四川和云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男女使用的披衫。彝语现称“瓦拉”或“瓦拉勃”。研究者认为,其产生可能与原始游牧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擦尔瓦的形式有有流苏(穗状饰物)的和无流苏的两种。有流苏的流行于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盐源、盐边、宁蒗等县;无流苏的称为“古候瓦拉”,即“高山瓦拉”,流行于美姑、雷波、马边,峨边等地。擦尔瓦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并织有方格纹、斜纹、水波纹及南瓜籽纹等花纹。缝制一件擦尔瓦,需7幅或9幅毛料,上端系用羊毛编成的粗绳缩口,下端有数目众多的长达30多厘米的流苏。男女老幼不论寒暑,终年披用。白天用以御风雨,夜间用作被盖。
根据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及昭通等地出土的文物造型和图象考察研究,彝族的先民至迟从汉、晋时代起,就已经使用擦尔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