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支出说是什么?

收入支出说是什么?,第1张

收入支出说是什么?

[拼音]:shouru-zhichushuo

[外文]:income-expenditure theory

货币收支的循环往复运动着手,研究实际的收入、产出、就业以及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价值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收支运动以现实的经济过程为依据,货币支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增加,就业增加,生产发展,商品供给增加,社会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相反,货币支出减少,社会的有效需求下降,失业增加,生产萎缩,商品供给减少,社会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而货币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就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

产生

英国的经济学家T.图克在《通货原理研究》(1844)一书中提出:正如生产成本是供给的限制条件一样,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总收入是需求的决定性和限制性条件。即供给受生产成本限制,需求由用于消费的货币总收入决定,消费支出是收入的函数。这种关系构成了总的货币价格的限制条件。这是最早的收入支出说。继图克之后,瑞典学派经济学家J.G.K.维克塞尔发展了收入支出说,指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使物价水平上涨,强调要考察总需求高于或低于总供给的原因。他赞同图克消费支出是收入的函数的观点,指出研究商品的货币需求高于或低于商品短期供给的原因及着重分析收入与需求(支出)、需求与物价关系的必要性。维克塞尔阐明了利率的变动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影响,认为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以及利率的滞后调整会导致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1925年,法国经济学家A.阿夫塔利昂第一次以方程式的形式表述收入支出说,即:

RPQ

式中R代表货币收入,P代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物价水平,Q代表实际收入或总产量。公式表明物价水平决定于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如果货币收入增加而实际收入不变,或实际收入的增长滞后,则物价水平就会上涨;反之,物价水平则会下跌。他还指出:收入支出说采用经济行为一览表的方法取代货币数量论的陈旧的恒等式,收入的增加并不是机械地或自动地影响物价,而是通过提高那些拥有货币收入的人们的欲望而起作用。

由于历史的局限,维克塞尔、阿夫塔利昂等人只提出了收支上下波动的累进过程的理论,并没有对收入的决定进行系统分析,也没有彻底解决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问题。

理论体系

J.M.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用储蓄—投资的分析法,详尽地阐明了收入和支出的组成要素,以及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和过程,成功地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完整的收入支出说理论体系。其要点如下:

(1)收入有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之分。货币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各种生产要素可得到的货币量,它来自生产各种投资品、消费品的生产费用,以及政府部门的各种预算支出。影响货币收入量的是银行的货币供给状况和金融环境,以及企业家的预期利润。实际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全社会的总产品量,它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家已经就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二是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的企业家决策。

(2)社会总支出形成社会总的有效需求,它由购买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货币支出组成。购买消费品的支出决定于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收入的稳定的函数,即收入增加,消费支出增加。由于短期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便转化为储蓄,因而储蓄倾向也是稳定的。储蓄是收入的正函数。购买投资品的支出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市场利率。如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率,则企业家投资有利可图,从而购买投资品的支出增加;相反,购买投资品的支出减少。资本边际效率受商品的需求水平和社会未利用的资本存量的影响,极不稳定;市场利率受货币供给量与流动性偏好的影响,也是极不稳定的。

(3)每一轮的支出都创造收入,而每一轮收入的再支出又再创造另一轮的收入,如此循环往复,促进经济的运转。

(4)一定时期的货币收入总是等于同期所生产的商品的货币价值。由于货币的贮藏、流通、货币的创造和毁坏,在一定时期内,为新生产的商品提供到市场上的货币总是多于或少于从产品中获得的货币收入。这样,储蓄就不等于投资。当储蓄大于投资时,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就趋于下降;相反,当储蓄小于投资时,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就趋于上升。

(5)在任何时候,货币的价值都决定于货币收入流量与实际收入流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货币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实际收入增加的速度,则物价水平趋于上升;相反,如果实际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货币收入增加的速度,则物价水平趋于下降。只有在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以相同的速度增加时,物价水平才会趋于稳定。对此,美国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A.H.汉森以方程式的形式表述如下:




式中,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Y代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收入或货币总支出,O代表同期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量或实际收入。公式不仅表明PY成正比,与O成反比,而且表明Y的增长速度如快于O的增长速度,则P趋于上涨,相反,P趋于下降。

凯恩斯的收入支出说旨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存在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他强调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偏低,而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利润率的变动与利率的变动不一致。因此,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刺激投资,增加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增加,则引起收入增加,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就业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理论特点

收入支出说不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而且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其特点是:

(1)收入支出说把一般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二分法”(即把经济学分为价值与货币和物价论这样两个相互隔绝的部分)。

(2)突出了投资的重要性,阐明了货币的实际作用。作为该学说核心的储蓄—投资理论认为,从经济萧条到经济开始复苏,并不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是由于投资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尽管会引起利率下降,但并不能导致投资增加;只有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投资才会增加。因为货币不足,用于投资的资金就缺乏,必然会导致利率上升,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使投资减少,储蓄增加,从而阻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与早期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一般稳定不变、可视为常数的观点相反,收入支出说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既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人们以现金、货币、债权的形式持有其货币财富的比率就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相反,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

(4)货币数量论假定充分就业,认为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是直接的,呈同比例变动。但收入支出说不假定充分就业,认为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是间接的,不一定呈同比例变动。在资源未充分利用时,物价水平并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同比例变动,而是引起产量和就业的增加。

(5)收入支出说阐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货币供给量变动导致利率变动,而利率变动则影响储蓄与投资均衡,会改变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影响到就业、产出、收入以及物价水平。

参考文章

    收入支出说的理论体系经济百科收入支出说的产生经济百科收入支出说的理论特点经济百科收入支出说概述经济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38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