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是什么?

交响曲是什么?,第1张

交响曲是什么?

[拼音]:jiaoxiangqu

[外文]:symphony

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以交响乐队来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交响曲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创作上,它是作曲家们写作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和产物;在发挥器乐表现力的广度和深度上,它都达到了顶峰。虽然实质上它是一部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但它比奏鸣曲拥有更宏大、更丰富、更高级的表现力。

“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原义为“共响”。至中世纪,指两音谐和地结合,有时亦指某种乐器。意大利作曲家G.加布里埃利首先用之为曲名,称其声乐与器乐合演的圣乐曲为《神圣交响曲》(1597)。此后,乃泛指声乐与器乐合演的乐曲。1607年,A.班基耶里及S.罗西各自出版一部纯器乐的交响曲。1619年,M.普雷托里乌斯在一部论述近代曲式的著作中提出:交响曲应为不含任何声乐声部的纯器乐合奏的作品。从此,交响曲开始摆脱声乐,转为器乐的作品,标志了交响曲的一个重要转折。此后,很多器乐作品如:歌剧、清唱剧等的器乐引子、序曲或前奏曲;J.S.巴赫的 3部创意曲和帕蒂塔的开始乐章;J.海顿的某些四重奏等,统称交响曲。20世纪,I.F.斯特拉文斯基刻意仿古,还写了《管乐器交响曲》(1920)。

早期的交响曲(1725~1760)

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的3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3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这时,不少作曲家,为创建交响曲体裁作出了贡献。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曲,并于1760年开始废弃通奏低音,以铜管乐来填补和声。曼海姆乐派的J.斯塔米茨创建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双管制交响乐队,首创了具有“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的演奏风格,并使管乐器起到独立的声部作用。维也纳乐派的M.G.莫恩首先在他的《 D大调交响曲》(1740)的慢板乐章后,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创造了早期的4乐章交响曲形式。在创作中,他与G.C.瓦根塞尔等都重视乐队色彩的运用,扩大管乐器的作用,并使小提琴成为乐队的主体,他们与斯塔米茨一起都为发展交响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古典时期的交响曲

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经海顿、W.A.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典型的古典交响曲包括4个乐章:第1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2乐章,稍慢或慢板,具抒情风格,用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或变奏曲式。通常是第 1乐章的下属调或关系调。第3乐章,快板或稍快,复三段式,在主调上用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形式(贝多芬改用谐谑曲)。第4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曲前冠以慢板的引子、曲后殿以尾声。此外,海顿在确立古典曲式的和声结构、运用调性变化构成戏剧效果,以及乐器组合的规范化等方面;莫扎特在创作强烈对比的主题,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及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方面,均作出了贡献。

L.van贝多芬首先在交响曲中注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先进思想及革命热情,并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及加入人声,以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以及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如:动机的发展、主题的对比与贯串、和声进行的富于动力性、不规则重音的应用及音量的突变等),深化了交响曲这一体裁,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他的《第三交响曲》,又开创了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纪元。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19世纪以后的交响曲,不论内容、形式及技巧,都有很大改革及创新,形成了一个群芳争妍、繁花似锦的局面。例如:F.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开拓了以歌唱性旋律取胜的抒情交响曲的新领域。F.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飘逸、洒脱、旋律优美、配器华丽,均采用了具有3个主题的第 1乐章形式。R.舒曼的交响曲以诗情画意动人心弦,他的《第四交响曲》以一个主题贯串全曲,结构紧凑,犹如一部单乐章交响曲。H.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开创了标题交响曲的先河,并首先采用代表特定形象的“固定乐思”,在全曲中贯串发展,成为标题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F.李斯特师法柏辽兹,创作了《但丁交响曲》与《浮士德交响曲》等,创造了单乐章标题音乐的新体裁──交响诗。A.布鲁克纳常采用德国众赞歌的和声及管风琴式的对位及踏板音,使交响曲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J.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常采用主题贯串发展的手法创作交响曲,使乐曲的结构严谨、乐思统一;并创造了以连续的三度关系来安排4个乐章的调性,效果新颖。G.马勒的交响曲规模宏大,多用人声。他的作品常吸收民歌、圆舞曲、进行曲、众赞歌和歌曲曲调来进行创作。他的《第八交响曲》规模宏大,演出人员众多,号称“千人交响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交响曲之一。此外,由于当时欧洲民族意识高涨,许多作曲家如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А.П.鲍罗丁、П.И.柴科夫斯基、A.德沃扎克、J.西贝柳斯等都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交响曲。C.圣-桑斯、V.丹第等人则创作了协奏曲型的交响曲。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在乐章的数目与安排上以及乐队的编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及变革。

现代的交响曲

20世纪,交响曲依然是音乐中的重要体裁。不少杰出的作曲家都致力于交响曲的创作,并进行各种探索及创新。A.勋伯格、A.von韦贝恩谱写了序列音乐的交响曲。B.布拉赫尔等创作了无调性的交响曲。W.布克哈特创作了复调式交响曲,A.布利斯还写了一部《色彩交响曲》。现在又有人从事于“无字型曲式”、小型器乐、声乐重奏以及电子音乐的交响曲的创作。同时,一种崇尚简洁、精练的复古主义倾向正在兴起。室内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曲、早期交响曲模式的作品等不断增多,斯特拉文斯基甚至采用16世纪末的交响曲模式,创作了合唱的《圣诗交响曲》。

中国的交响曲

始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鲜明的标题性及浓郁的民族风格,著名的作品有:王云阶的第2交响曲《抗日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施咏康的第1交响曲《东方的曙光》、罗忠镕的第2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陈培勋的第2交响曲《清明祭》等。

参考文章

    人与自然交响曲中国地理《命运交响曲》读后感5篇500、700、800、1200字读后感作文《田园交响曲》读后感4篇300、700、1400、1700字读后感作文为什么贝多芬第五交响乐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美术与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4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