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nzhao qunti
[外文]:reference group
用作评价人物或事物标准的群体。个人和社会在评价社会现象时,常常把它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这种用作评价事物尺度的其他群体就是社会学所说的参照群体。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和A.S.基特把参照群体理解为个人推崇并渴望加入的一种群体。如有志于戎马生涯的士兵把军官群体当作参照群体,用军官的标准评判事物,规范自己的行动。在他们看来,参照群体对个人来讲是一种目标群体,这种群体成为一个人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这是对参照群体的一种狭义的理解。一个人在评判事物时,不仅用高一级的群体作为参照,也常常与次一级的群体作比较,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运用两种等级不同的参照群体与之比较的结果。
不仅个人运用参照群体来评价他人或事物,人们还往往从集体和社会的角度运用参照群体来评价社会现象。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各行各业评出的“文明单位”和先进人物等,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参照群体。它们是各行各业或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反面的典型和事例也是一种参照群体,其作用在于提醒人们引以为戒。对于参照群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社会和个人来说,时时事事都要有奋斗的目标、评价事物的凭藉,参照群体恰好起到这种社会作用。确定参照群体,要注意选择恰当。作为全社会的或者某一行业的先进典型,应当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树立的,这样的典型即参照群体才具有促进落后、带动一般的意义。反面的参照群体的确定和选择也是如此。无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参照群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