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尔多尼,C.是什么?

哥尔多尼,C.是什么?,第1张

哥尔多尼,C.是什么?

[拼音]:Ge'erduoni

[外文]:Carlo Goldoni (1707~1793)




意大利喜剧作家。1707年2月25日出生在威尼斯。 父亲是医生,爱好戏剧。哥尔多尼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幼酷爱戏剧。他先在佩鲁贾、里米尼等地求学,后来从学校出逃,跟随一个喜剧剧团到各地演出。他在大学学习法律时,因写诗嘲讽当地的贵族夫人,被校方开除。1731年,哥尔多尼从帕多瓦大学毕业,开始在威尼斯、米兰、比萨等城市担任律师。这期间,他一面写作喜剧剧本,供给剧团演出,一面阅读意大利、英国、法国戏剧作品,探索喜剧艺术发展的道路。

1748年,哥尔多尼受聘担任威尼斯著名喜剧演员梅德巴克领导的剧团的“诗人”,从此成为职业剧作家。他立志对流行于意大利喜剧舞台 200多年的“即兴喜剧”(又称“假面喜剧”)进行改革。哥尔多尼在《喜剧剧院》(1749)一剧里阐明了自己的喜剧理论,他要求废除“即兴喜剧”的假面和“幕表”,写作有固定台词的文学剧本;主张喜剧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刻划人物的鲜明性格,发挥“颂扬美德,嘲讽恶习”的教育作用,摆脱庸俗的趣味。他反对三一律,强调以批判的眼光汲取古代和外国喜剧之长,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剧。他把这种现实主义喜剧叫作“风俗喜剧”,或者“性格喜剧”。

哥尔多尼一生写了 100多部喜剧。早期著名的喜剧《一仆二主》(1745),继承了即兴喜剧的某些特点。剧中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假面人物,但已赋予新的性格特征。台词最初是半即兴式的,后来才完全固定下来。来自社会下层的仆人是这出喜剧的主人公,作者着意刻划他的憨厚、纯朴的性格,热情赞美他的聪明、机智。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和浓郁的威尼斯生活气息,使这出喜剧获得了成功。

《狡猾的寡妇》(1748)是第一部完全写成文学剧本的喜剧。作者通过几个外国贵族向女主人公求爱而展开的生动风趣的情节,赞美忠实的、理智的爱情,歌颂意大利民族的伟大。

《封建主》(1752)是哥尔多尼站在资产阶级的民主立场上对封建贵族进行讽刺和批判的代表作。剧中描写封建贵族调戏农家妇女而激起的一场冲突,对骄横恣肆、欺压农民的封建主予以猛烈的抨击,对心地善良、感情纯洁的农民寄以深切的同情。但剧中又塑造了一个理智的封建主的形象,形成阶级调和的结局。

《女店主》(1753)是哥尔多尼性格喜剧的杰作。剧中通过向女店主求爱的侯爵刻划了一个没落、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典型。对另一个求爱者──用金钱买得伯爵爵位的商人,作者无情地揭露了信奉金钱万能论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女店主米兰多林娜是哥尔多尼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勤劳、乐观,妩媚动人,在机智地戏弄了那些不怀好意的显贵人物之后,选择了一个诚实的仆人为终身伴侣。剧中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哥尔多尼也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产阶级。《老顽固们》(1760)通过两代人在婚姻问题上的冲突,揭露意大利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旧思想保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哥尔多尼作为启蒙主义作家,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是温和的,讽刺中包含着劝谕和希望。他在一些剧本中也塑造了理想化的、开明的资产者的形象,如《咖啡店》(1750)。

另外一些喜剧,例如《广场》(1758)、《乔嘉人的争吵》(1761),则以生动、明朗的画面,展现了威尼斯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

哥尔多尼把意大利18世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风尚习俗,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喜剧舞台上,塑造了各个社会阶层活生生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他的大部分剧本用威尼斯方言写成,语言真朴、诙谐。他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喜剧和法国喜剧中汲取养分,加以创新,奠定了以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魅人的艺术力量为特征的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喜剧的基础。

哥尔多尼进行的喜剧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围攻。剧作家戈齐等不断对他诋毁、攻击,并且写作“童话剧”来同他争夺戏剧阵地。1762年,哥尔多尼?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黄壤肟獯罄巴屠琛K诜ü染悠诩洌H喂ü?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546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路易十六的妹妹的意大利语教师,并继续为法兰西喜剧院、意大利喜剧院写作剧本。1784至1787年,哥尔多尼用法语撰写了《回忆录》,记叙他一生从事喜剧改革的经历。晚年生活穷困,1793年2月6日在巴黎逝世。

参考书目
    M. Dazzi , Carlo Goldoni e la sua poetica sociale, Torino, 1957.V. Pandolfi, Natura e confini della riforma goldoniana, in “Paragone”, 1958, N.4.N.Sapegno, Il teatro di Carlo Goldoni, Roma,1959.M. Dell'Arco, Lo Spettacolo tra ilCinquecento eil Settecento, in “Storiadell'a te,” Firenze,197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4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