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是什么?

要素主义教育是什么?,第1张

要素主义教育是什么?

[拼音]:yaosuzhuyi jiaoyu

[外文]:essentialism education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个教育思想流派。也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H.H.霍恩、H.莫里逊、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组织了一个小团体“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提供一篇题为《要素主义者的纲领》的论文,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

要素主义者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观点上却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比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他们还认为,在人类遗产中有着“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所谓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等。而这些要素是人人所必需学习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

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见进步教育运动)持批判的态度。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坎德尔认为,要素主义者和进步主义教育者一样,关心学习必须依据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目的这个原则;但要素主义者认为,那些兴趣和目的必须由富于经验的教师加以改造,因为教师是教材的逻辑组织的主宰者,而且懂得教育发展的过程。巴格莱和坎德尔的这些观点,是要素主义者最一般的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者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应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他们还认为一些对学生心灵的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和几何,应作为中等学校的共同必修科目。要素主义者一般很重视智力的陶冶,认为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源不应当被浪费;主张提高智力标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由于特别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力的陶冶,要素主义者主张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教师应属于教育体系的中心,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如果学生对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应该强制他们学习。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当作为过程的目的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由于要素主义教育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适应美国科学技术革新和扩充实力的需要,受到美国统治阶级的支持,成为“当代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其中教育家A.E.贝斯特、J.B.科南特、H.G.里科弗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贝斯特于1956年组织了美国基础教育观点委员会,主张中小学应设置更多的基础课程;真正的教育是智慧的训练,中学毕业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智慧、基础知识和更高的技术和能力。科南特在A.卡内基财团的技持下,对美国的教育政策、学校制度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他主张凡中学生都应当学习各门科学的“基本核心”的东西,包括英语、社会研究、美国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他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工业和国防提供力量。科南特还极力主张天才儿童教育,认为学生中具有天才的只是少数,应当在比较幼年的时期鉴别出来,加以精心培养,让他们选学严格的学术性科目。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小学曾进行课程改革,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并按“学术标准”,推行“能力分组”等等。这些方面,主要是以科南特等关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的。但由于要素主义教育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负担,脱离实际,故曾引起广大青年的不满,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至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就失去统治的地位。

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编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5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