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什么?

剑是什么?,第1张

剑是什么?

[拼音]:jian

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素称“百刃之君”。剑的最早出现,在殷商以前。春秋战国时,已有质量很好的铜锡合金剑,斗剑、佩剑之风也较盛行,剑术理论也相应得到发展。据《吴越春秋》记载:越国一位民间武术家,曾向越王勾践详论“剑之道”。战国后期,铁剑普遍出现。到了汉,“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晋书》),并有一套严格的佩剑制度。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剑术立名天下。汉高祖刘邦曾自夸:“我提三尺剑取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贵族、学士亦多随身佩剑,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唐剑有“鼻剑”之称。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

剑的构造,一般可以分为剑身、 剑柄两部分。 剑身由剑刃、剑尖、剑脊、剑锋组成;剑柄包括剑格(护手)、握柄、剑镡(剑墩)。 此外, 尚有剑鞘、剑穗(剑袍)等附属物。剑的长度, 古今差异很大。现出土文物中,短剑约40厘米,类似匕首,可近身搏斗,亦可投掷遥击;长剑达140厘米,可用双手握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剑的长度以运动员反手直臂持剑,剑尖达于耳垂为准。

武术谚语有“刀如猛虎,剑如飞凤”的形容。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故又有“剑走美式”,“剑走青(轻灵)”之说。剑术根据其练法特点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行剑。着重腰身和剑法变化,动作一气呵成,气势连贯,剑神合一,步法轻快,腰似蛇行,定势较少;主要剑法有点、崩、刺、撩、挂、劈、云、抹等。

(2)势剑。又称站剑,特点是动静相兼,造型优美,剑法准确,桩步稳健,力达剑尖,以功力见长,平衡动作较多,主要剑法与行剑相同。

(3)双手剑。剑身剑柄皆较长,练时双手握剑,气势浑厚,身剑合一,劲力饱满,动势较多,剑法以击、刺、格、洗为主。

(4)长穗剑。剑后配有长穗(除双手剑不配穗外,其他武术剑多配以短穗);舞练时身随步动,剑随身行,穗随剑舞,潇洒豪放;剑法以穿、挂、云、撩为主,也有握穗掷剑之法,称撒手剑(图1)。

(5)双剑。左右手各持一剑舞练,协调性要求较高,其中又有短穗双剑、长穗双剑之分(图2);剑法与单剑相同。

(6)反手剑。演练时,反手握剑(剑身位于小指外侧),做出各种剑法,风格新颖别致,多属行剑类,对腰、肩、腕、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







剑术有单练、对练、集体练3种形式。各种剑术都要求剑法清楚,静如处子,动似游龙。由于剑是双刃兵器,故不能出现缠头裹脑、绕背缠腰等动作,不持剑的手,应将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余3指屈握,拇指按于无名指指甲上,称为剑指,并与剑法、身法密切配合。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青萍剑、昆吾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达摩剑、螳螂剑、通背剑、醉剑、 龙形剑、 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绨袍剑、 七星剑等。 古代剑术多从实战出发,很少花法,要求步动如飞,直行直进,剑到之处,有劈头、断项、封喉、刺胸、斩腰、扫足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剑术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充实了不少动作内容,如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但攻防特点还嫌不足。(见彩图)













参考文章

    铸剑为犁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案剑瞋目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唇q舌剑成语辞典腹剑舌糖成语辞典腹剑口蜜成语辞典丰城剑气成语辞典匣剑帷灯成语辞典匣剑何时跃成语辞典丰城剑气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帷灯匣剑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5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