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是什么?

剩余价值是什么?,第1张

剩余价值是什么?

[拼音]:shengyu jiazhi

[外文]:surplus value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

资本家经营商品生产,先要预支出一定量的货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组织生产,再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货币。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 G′。公式中的G′大于G,比原来的G多了一个增殖额。这个增额,就是剩余价值

源泉

剩余价值不能从商品流通中产生,因为商品流通只不过是等价物的交换。如果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买卖商品,他拿出多少货币,只能买回多少货币的商品,再把商品卖出去也只能取回同样多的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代表一定的不变的价值量,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按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或按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同样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既是买者又是卖者,作为卖者按高于价值的价格赚到的,正是作为买者所失去的,卖和买得失互相抵消,其结果价值仍未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贱买贵卖,互相欺诈,虽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就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这种方法只能改变商品价值在他们之间的分配,而不能增加剩余价值。整个资产阶级不能靠互相欺骗来发财致富。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而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一定数量的货币投入流通为条件的。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通过程,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这样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消费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家所进行的生产是商品生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与此相适应,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来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改变物品的使用价值形态、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在这里,资本家关心的不是劳动的质,而是劳动的量。例如,生产上衣的资本家,他按照价值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假定生产一件上衣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2元,等于24小时的劳动量,劳动力一天的价值为3元(等于6小时的劳动量),如果工人一天劳动6小时就能生产一件上衣,这样,一件上衣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价值12元(等于24小时的劳动量),加上工人新创造的价值3元(等于6小时的劳动量)。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恰好补上资本家垫支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预付的价值共计15元,按照价值出售上衣,取回来的也是15元,同原来预付的价值一样多,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这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但是,资本唯一的本能,就是增殖自身。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资本不增殖,资本家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实际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不仅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而且还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一定点,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按上面的假定,劳动力一天的价值为3元(等于6小时劳动量),工人只要用6小时的劳动就能把劳动力的价值再生产出来。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获得了一天的使用权,他必然迫使工人劳动6小时以上,为他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假定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12小时,生产出2件上衣。这样,资本家一天付出生产上衣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增为24元(等于48小时劳动量),付出劳动力一天的价值仍为3元(等于6小时劳动量)。工人在12小时的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增为 6元(等于12小时的劳动量)。资本家按价值出卖上衣,获得30元(等于60小时劳动量),扣除补偿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24元和劳动力价值3元,还可获得剩余价值3元。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个价值差额正是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时所一心追逐的。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具体劳动把它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其价值量,马克思把它叫做不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了,价值量改变了,马克思把它叫做可变资本。在上述的上衣生产中,不变资本(c)是24元,可变资本(v)是3元,剩余价值(m)也是 3元。m同 v的比率


,即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率 (m′)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剩余价值率越高,剥削程度也就越高。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创造可变资本部分的必要劳动和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m同v的比率,也可以说是剩余劳动同必要劳动的比率。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质,而剩余价值则是它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

生产方法

资本家为了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主要通过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即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它们都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靠缩短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分配

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它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它却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利润(p)。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p′)。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m′)的转化形式。


总是小于


,因此,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用最小的预付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率越高,他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因此,他总是追求最高的利润率。但是,由于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异。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就比较高,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就比较低。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资本的转移和价格的变化,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称为平均利润。

除产业资本家获得产业利润以外,商业资本家也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放给职能资本家,取得利息。利息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在农业中,由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以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获得一部分剩余价值。地租是农场工人的生产劳动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缴纳给土地所有者。这几个剥削集团都以分割剩余价值作为生存的基础。雇佣工人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剥削阶级各个集团的共同剥削。

剩余理论体系的创立

剩余价值的存在以雇佣劳动为前提。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只存在于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

在K.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虽然已经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但并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曾经试图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但是遇到了两个无法克服的矛盾: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第一个困难是,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第二个困难是,等量资本,无论它们的有机构成如何,都提供相等的利润,或者,提供一般利润率。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了这两个矛盾。他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而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划时代的伟大功绩。它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历史使命而斗争的理论武器。

参考文章

    “剩余价值’”一词的由来理财常识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经济百科什么是剩余价值?经济百科剩余价值的存在经济百科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6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