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争是什么?

中东战争是什么?,第1张

中东战争是什么?

[拼音]:Zhongdong Zhanzheng

[外文]:Middle East Wars

在美、英等国支持下,以色列在1948、1956、1967、1973年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进行的 4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巴勒斯坦战争(1948)

亦称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向巴勒斯坦移民,夺取阿拉伯人土地。在美、英、苏等大国策划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6%划归拟议中的犹太人国家,而犹太人仅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弱(见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拒绝接受。阿拉伯国家联盟各成员国一致谴责“分治”决议。联合国决议鼓励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扩张野心。他们表示接受决议,但实际上又不受决议约束,以更残暴的手段屠杀和驱赶阿拉伯人,夺取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大批阿拉伯人?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黄壤肟孀姹脖簿幼〉募以啊S烫垂饕宓谋┬械贾乱陨行娼ü蟮牡诙欤?948年5月16日爆发这次战争。

埃及、外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以及伊拉克的军队参加了对以色列的战争。战争初期,阿拉伯军队节节胜利,一支埃及军队通过加沙地带沿地中海东岸北进,攻占阿什杜德,直逼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另一支埃及军队穿过内格夫逼近耶路撒冷南郊。叙利亚军队在太巴列湖以南突破以军阵地,在约旦河西岸获得立足点。伊拉克军队和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在中部作战也取得一些进展。在联合国干预下,6月11日至7月7日的停火挽救了以色列的败局。以色列利用停火机会扩充兵员,从英、美和捷克斯洛伐克运进包括飞机、坦克和大炮在内的大量武器和d药,战斗力得到加强。在停战期间,阿拉伯军队在帝国主义挑拨下,由于内部矛盾则削弱了战斗力。停战期一过,以色列首先发动攻势,阿拉伯军队败退。联合国干预下的几次停火,均被以色列所破坏。以色列一度侵入埃及的西奈半岛和黎巴嫩部分地区。

1949年,以色列同埃及(2月24日)、黎巴嫩(3月23日)、外约旦(4月3日)和叙利亚(7月20日)分别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战争经过15个月方告结束。以色列不仅占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它的领土,而且侵占了划归阿拉伯人的西加利利平原、奥加地区、约旦河西岸阿拉伯军团撤出的大片领土以及耶路撒冷西区。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即2.07万平方公里被以色列占领,只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军队控制。约96万阿拉伯人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以色列拒不执行1948年12月11日联合国关于难民返回家园和得到物质赔偿的权利的决议,使阿拉伯难民问题成为巴勒斯坦的一个尖锐问题。

英法以侵埃战争(1956)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法令。美、英、法等国在一系列破坏阴谋破产之后,企图以武装入侵剥夺埃及人民的民族权利(见苏伊士运河史)。从7月末开始,英、法的空军、海军向塞浦路斯、马耳他和亚丁集结,美国第六舰队驶向东地中海。英、法、以3国首脑在伦敦制订了入侵埃及的战争方案:以色列军首先侵入西奈半岛,将埃及军队主力吸引到运河以东,然后英、法占领运河区,切断埃军退路,围歼埃军,推翻埃及政府,镇压埃及民族解放运动。

10月29日晚,以色列4.5万侵略军越过1949年埃、以停战线,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埃军阵地,向苏伊士运河和沙姆沙伊赫推进。英、法出动飞机为以色列提供空中掩护,运送武器d药,向西奈半岛纵深空投以色列伞兵。10月30日,英、法政府向埃及和以色列同时发出最后“通牒”,借口“保卫”苏伊士运河,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停火,从运河两岸后撤10英里,让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各重要港口和军事要塞。埃及政府严加拒绝。10月31日,英、法政府成立联军司令部,开始从马耳他、塞浦路斯基地和停泊在地中海的航空母舰上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等埃及城市以及机场和交通线。11月5日英、法空降部队侵入塞得港和富阿德港。第二天,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登陆埃及军队同各阶层人民群众浴血奋战,挫败了英、法、以占领运河、推翻埃及政府的罪恶计划。

埃及反抗英、法、以三国侵略的战争得到阿拉伯国家和许多亚非拉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同情和支援。在埃及人民英勇反抗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下,侵略者遭到可耻失败。英、法、以三国政府被迫于11月7日宣布停火。12月22日英、法侵略军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拖延到1957年3月8日才撤出西奈半岛,3月17日撤出加沙地带,即撤回到1949年的停战线以外。埃及允许以色列船只在蒂朗海峡通航。在这次战争中,苏伊士运河被堵塞,油管被切断,英、法不得不靠美国供应石油和提供贷款,美国趁机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

六·五战争(1967)

1966年11月13日,以色列军队在坦克部队掩护下越过边界,袭击约旦境内的萨穆村,烧杀破坏,1967年4月7日,以色列蓄谋破坏1949年7月20日以、叙停战协定。派装甲拖拉机进入以、叙之间非军事区,借口叙军警向拖拉机鸣q警告,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出动飞机、坦克和大炮轰击叙利亚村镇,以空军飞机侵犯大马士革上空,击落叙利亚6架米格-21型飞机。面对以色列的战争挑衅,根据1966年11月《埃及叙利亚共同防御条约》,埃及政府于1967年5月22日宣布封锁埃及领海范围以内的蒂朗海峡,不再允许以色列运送战争物资的船只通过。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突然袭击,偷袭开罗、苏伊士运河区和西奈半岛的埃及十几个机场、导d基地和雷达站。埃及 300多架飞机在机场被炸毁,空防能力遭严重破坏。以色列地面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大举侵入西奈半岛。6月8日以色列侵略军抵苏伊士运河东岸,苏伊士城、塞得港、富阿德港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均遭以色列袭击,破坏严重。整个西奈半岛落入侵略者手中。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以色列还进攻约旦河西岸约旦军队,6月7日,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均被以军占领。6月9日,以军大举侵入叙利亚,占领戈兰高地大片领土和战略要地库奈特拉。6月10日晚,在联合国安排下实现就地停火。以色列拒不撤出非法占领的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领土。这次战争使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从1949年的2.0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0.24万平方公里。战争给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阿拉伯难民高达 180万人。

十月战争(1973)

自六·五战争以来,以色列坚持占领它所侵占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大量构筑工事,企图永远占领这些领土。仅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建造的“巴列夫防线”就耗资2.38亿美元。西奈半岛油田被侵略者占领。苏伊士运河及运河西岸经常处于以色列的炮火威胁之下。阿拉伯国家为收复自己被占领的领土,1973年10月6日下午,埃及军队对盘踞在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占领军发起进攻,地面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收复运河东岸地带。(见彩图)但未能攻破以色列第二道防线。以军趁机从大苦湖地区渡过苏伊士运河,占领大苦湖和苏伊士湾西岸地带,对埃及军队形成包抄之势,摧毁埃及设在运河西岸的机场和导d基地,获得制空权。苏伊士城和运河东岸的埃及第三军被以军围困,蒙受巨大损失。在戈兰高地战场上,最初叙利亚军队突破以军防线,包围盘踞在库奈特拉的以军。后以军占领通往大马士革的公路线,将戈兰高地占领区又扩大600平方公里,并空袭叙利亚首都和其他城市。







1973年10月22日,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战争双方停火,以军撤回到1967年6月停火线。10月24日,联合国部队进入埃及前沿阵地。以色列表示接受停火,但无理要求被围困的埃及第三军投降,阻止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车队进入苏伊士城和第三军驻地,向埃军运送药品和食物。经过一场激烈的外交斗争,11月10日以色列同意签订停火协议。1974年1月8日,埃、以双方签订脱离军事接触协议:以色列撤出运河以西并退到运河东岸30公里以外;埃军控制运河以东16公里宽的地带;联合国军驻扎在埃、以控制线之间地带;苏伊士运河向以色列船只开放。5月29日,以色列和叙利亚签订脱离军事接触协议,划定双方在戈兰高地军事控制线,中间设联合国军驻扎的缓冲区。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部分地区,但仍占领着叙利亚1000平方公里土地。

参考书目
    田上四郎著,军事科学院外军部译:《中东战争全史》,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85。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