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斯克地区城址及陵墓是什么?

乌苏里斯克地区城址及陵墓是什么?,第1张

乌苏里斯克地区城址及陵墓是什么?

[拼音]:Wusulisike Diqu chengzhi ji lingmu

[外文]:City Sites and Tombs at Ussuriysk

绥芬河下游的乌苏里斯克城(双城子)及其郊区,是中世纪遗存密集的地区。中国传统称其地为“双城子”,就是得名于绥芬河左岸河谷平地的东西两座古城。

东城略呈矩形,面积约67.5公顷。墙为夯筑,19世纪中叶残高仍达6米,每隔70~90步设一马面。城门处有瓮城。西城在其西北约2公里处,平面近正方形,面积约61公顷。城壕保存较好,20世纪初尚深2米。1916年俄国人А.З.费多罗夫在东城作过发掘,发现房屋火炕的烟道和铁器、铁渣、坩埚、陶瓷碎片,以及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至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所铸的宋钱。发掘者根据他在城墙基部发现的唐代“开元通宝”钱推测,该城始建于渤海时期。1954年,苏联考古学家H.H.扎别莉娜等人再次在该城进行发掘,判定在金代文化层下有渤海时期的文化层。但实际上在所谓“渤海层”中仍出宋钱和金代特点的建筑材料。西城内也屡屡发现宋钱,并有许多金代瓦片,包括精美的龙头形屋脊装饰。虽然不少中、俄学者均认为此地是渤海率滨府治故址,但尚有待更多的实证。

在绥芬河右岸的克拉斯诺亚罗夫岗上,还有一座面积约 200公顷的临河大山城。城墙全长达十余公里,依山势而筑,迄今尚高3~5米。该城有内城。城中有房基、院墙、蓄水池等遗迹。1955~1957年的发掘揭露了遗有布局规整之石柱础的大型瓦顶建筑基址,以及带火炕的一般住房。出土的建筑材料、陶器、铁器均具有金代特点。在该城址内,还采集和发掘到大量的宋钱和金代的大定通宝。

在乌苏里斯克城及其郊区,还发现过许多古墓、古堡、古道路、古采石场等遗迹及其相关遗物。其中较重要的是与陵墓相关的“大金开府仪同三司金源郡明毅王完颜公神道碑”。碑有龟趺,原在东城以北的一个小土丘上,此土丘当为碑亭基址。碑文磨灭,篆文碑额今藏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滨海地志博物馆。神道两侧原有雕刻精美的石人、石兽。经考证,陵墓为移居于绥芬河上的押懒水完颜部首领完颜忠(又名迪古乃,字阿思魁)之墓。据此可推定这里确系金代恤品路路治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7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