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是什么?

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是什么?,第1张

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是什么?

[拼音]:geming genjudi huzhu hezuo yundong

[外文]:mutual aid and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为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缺乏劳动力和耕牛等困难,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起来所开展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1931年11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瑞金成立,次年2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春耕问题的训令》中指出,要发动群众由雇农工会贫农团领导,在春耕中开展耕种互助运动,无论人工、耕牛、农具、种子一概彼此帮助,以便适当解决各种困难。当时,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站、犁牛合作社等。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是农民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而建立的劳动互助组织。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解决耕牛缺乏而建立的一种互助组织。1933年,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陆续颁布了《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耕田队条例》、《组织犁牛站的办法》和《组织犁牛合作社的训令》等,对这些组织的组织原则、组织规模、内部管理、互助办法以及报酬的计算等,都作了规定,及时指导了当时的互助合作运动。1933~1934年,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广泛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人民政府继续采取积极领导的办法,提倡和鼓励群众组织起来,实行劳动互助。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不久,毛泽东发出“组织起来”的号召,使抗日根据地的互助合作运动有了更加广泛的开展。当时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各种变工队(组),包括人力变工、牛力人力变工、军民变工等,还有互助组、劳动互助社和少数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互助合作运动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推广。组织形式则逐渐统一为农业生产互助组,同时还发展了各类小型的合作社。

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都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书目
    毛泽东:《组织起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7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