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an Ling
[外文]:Qianling Mausoleum
中国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光宅元年(684)葬于乾陵。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死于洛阳,神龙二年(706)五月合葬于乾陵。1958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乾陵进行勘察。1960~1972年先后发掘 5座陪葬墓。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因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占地面积约20余万亩。寝宫位于内城正中北部梁山山腰上,陵前建献殿。陵园设内城和外城、南门设三道门,内城周围有城墙,西、北墙基各长1450米,东城墙基长1582米,南城墙基长1438米,总面积约 230万平方米。城基夯筑,宽2.1~2.5米,四面各开一门,形制相同。门址宽约27米。门前有 2土阙,上存残木柱和柱眼,周围堆积大量瓦片、砖块、红烧土、石炭渣。从残存遗址看,门楼为三出阙土木结构,楼基和墩台均系夯筑,外用砖包砌,墩台上面建楼。城墙四角周围残存唐代瓦当、瓦片、砖块、石渣,西北城角和东北城角地基用条石砌筑,推测当年可能有角楼。神道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岭脊上,北高南低,自岭下第一对土阙起至墓道入口长约 4公里。墓道在陵墓正南,呈斜坡形,全长63.10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共39层。每层石条之间都用铁栓板固定,并用铁浆灌注,与《新唐书》、《唐会要》的记载完全相符。填石中不少刻有石匠姓名。
陵园石刻现存 114件,内城4门前各有1对石狮,北门有1对石马(原有3对),其余均集中排列在陵前神道两侧,由南而北,依次有:八棱柱华表 1对,翼马兽 1对,鸵鸟 1对,石马 5对;两边还有牵马石人各 3尊,石人10对,石碑 2座,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60尊(原61尊,现缺1尊)。乾陵石刻在数量和题材上都是过去帝王陵墓所少见的,整个组合气魄雄伟。雕刻用线雕、半浮雕和浮雕相结合的传统手法,吸收西亚、希腊的艺术风格加以创作而成。
陪葬墓在陵东南。据记载,陪葬乾陵的有17人,现存土冢 8个,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薛元超、李谨行等 5座。这几座墓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地面建筑有覆斗形坟丘、方形围墙、土阙,前有神道及石刻遗物。地下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室等组成。石棺槨位于后室。墓道过洞为土构,甬道和墓室为砖构。墓壁满绘壁画,墓道绘出行,墓室壁绘宫廷生活图,墓顶绘天象。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棺槨形制相同,系用青石板组成房屋式样,槨内外均雕人物、动植物线刻图。
墓中出土有大量的三彩陶俑,有武士、文臣、男女侍从、伎乐、骑马、牵马、马、骆驼俑及镇墓兽等,还有各种用器和家禽模型。人俑神态、披戴各不相同,有的吹笛,有的纵马扬鞭。三彩俑,光泽如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乾陵的保护。1957年对石刻进行修复,依原位恢复。1961年建立乾陵文物保护管理所,1978年改为乾陵博物馆,并修复保护了已发掘的 3座陪葬墓。1987年初还在陵前整修了宽阔的台阶石道。
参考文章
- 乾陵(QianlingTomb)中国地理乾陵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