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大著名道观是什么?

成都十大著名道观是什么?,第1张

成都十大著名道观是什么?

01

天师洞道观

天师洞,亦称常道观,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路168号青城山景区内,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是青城山较为较为主要的道观之一。天师洞海拔高度1000米,整个建筑群占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天师洞的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布置在中轴线上,作为道观群落空间布置的中心。常道观主要景点有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其中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较早的殿宇之一。

02

青羊宫(四川省成都市)

青羊宫位于四川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道教宫观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青羊宫始建于周朝,明朝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康熙六至十年(1667年—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约12万平方米。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塑像。青羊宫宫内的《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版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03

鹤鸣山道观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鹤鸣乡悦来镇境内,山麓有道观,以山为名。东汉顺帝时,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故此山被尊为道教发源地。据史载,山上最早的道观为张道陵祖师所建的上清宫,经历代扩建,到民国时,已拥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等上百间殿宇。文革中,鹤鸣山道观遭到了严重破坏,1987年重新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现已修复和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斗姥殿、三圣宫、天师殿等殿宇。

04

老君山道观(四川省成都市)

老君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是道教(黄帝始祖、老子道祖、张道陵教祖)三祖圣地。据史载,唐、宋、元时期,老君山建设面积甚广,宫观林立、香火繁盛,八方善信每逢会期,都来此朝山礼圣。历代文人墨客游蜀必经此地吟咏唱和。明朝初年,历经两代重修、扩建,殿堂林立,后于明末甲申年(公1663年)蜀中战乱,宫观建筑遭到浩劫;老君山现有土地面积380亩,主要建筑有天慈宫、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三元殿、慈航殿、老君洞、以及配套设施,如长生斋、益寿园、回归楼、普照楼、来鹤轩、迎奥楼等,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

05

二王庙道观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06

上清宫道观

上清宫是青城山位置高的道教道观。晋代始建,后废,唐玄宗时重建,五代王衍时再建,明末毁。现存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大殿祭祀三清。还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八卦鸳鸯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经》全文等珍贵文物。宫左玉皇坪据说是前蜀王衍行宫所在地。现存殿宇建于1862—1874年间(清代同治年间),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

07

建福宫道观

建福宫为道教宫观,坐落于四川省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此地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该宫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08

圆明宫道观

圆明宫又称园明宫、元明宫,属道教宫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青城镇青城前山门北侧。旧名清虚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后屡有修葺。宫内共三殿五院,主祀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王灵官、等道教仙真。宫外丛林蓊郁,翠霭掩映,环境清幽,风光迷人。道观的特点为楠木林茂密,由历代道人在道观中种植,为目前青城山金丝楠木较为集中的地区。为青城山道教宫观较优雅之一,同时宫内设立有青城山圆明宫道家研修院,许多旅游爱好者和养生爱好者长年居此养生修炼。

09

祖师殿道观

祖师殿,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据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

10

川王宫

川王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川王宫村,川王宫是大邑县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西16公里许的新场镇虎跳河畔建于清同治年间为纪念先秦李冰而修建,以后演变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前殿供奉川王李冰雕像。配殿供奉文殊、普贤、吕纯阳、张三丰塑像。左右偏堂均供民间移送的祖宗灵牌。庙内有不少赞颂李冰的楹联、诗文。"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墨迹被毁。殿宇及塑像今已修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78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