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据MaiGoo小编了解,其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曲目广为流传。2006年5月20日,南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是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7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03
妈祖信俗福建非遗文化有哪些?妈祖信俗是指妈祖信仰习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2006年5月20日,妈祖祭典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使湄洲获得了一张世界名片。
04
软木画软木画,又名“木画”,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软木画具有工艺精细、景致逼真等特点,适宜于表现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园林建筑。2008年6月7日,软木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05
厦门漆线雕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是福建省厦门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状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2006年5月20日,厦门漆线雕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厦门漆线雕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06
莆仙戏莆仙戏(原名兴化戏),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其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006年5月20日,莆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7
畲族小说歌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是畲族民间歌手们根据本民族生活习俗、心理素质改编创作的。畲歌可分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四种类型,并按着这几种类别的产生演义着畲族的历史。畲族小说歌在畲族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畲族文化发展中一个进步性的产物。2006年5月20日,畲族小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8
高山族拉手舞高山族拉手舞是高山族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福建省华安县、台湾岛的中部山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高山族拉手舞是高山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对高山族舞蹈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交流,对增强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统一,对丰富中国民间舞蹈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2008年6月7日,高山族拉手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9
泉州北管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传统丝竹音乐。泉州北管的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高甲戏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高甲戏有六百多种传统剧目,包括《大闹花府》、《困河东》、《斩黄袍》、《林文生告御状》、《管甫送》、《杏元思钗》、《孟姜女》等,作为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海内外有着较大影响。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