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格障碍介绍

关于人格障碍介绍,第1张

关于人格障碍介绍

[拼音]:renge zhang婔ai

[外文]: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的异常,表现为成年期间的固定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可导致本人生活上的困难或给他人造成困难。诊断的依据包括品质的改变(如过分的敌意、过分依赖、过分拘泥细节等)和人际关系中反复发生纠葛。

研究简史

人格障碍的传统命名为性格障碍,之所以采用“性格”一词,与文艺作品的发展历史有一定关系。17~18世纪,在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对某些性格加以讽刺和谴责的内容,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等人对厌世者、守财奴等人物的刻画,对性格的研究有一定影响。那些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伪君子、丧德者、轻佻者等性格,也可以看作为异常人格的雏形。

早期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是理智和情感失调的结果,而一个人的怪癖、犯罪和其他行为异常,则是由先天的道德和性格缺陷所造成的。这种划分既不精确也不正确,目前已无人赞同。P.皮内尔提出的“无谵妄的躁狂证”(1806),P.默比乌斯的所谓正常人的不正常行为表现,都是人格障碍临床研究的较早记载。K.施内德认为,人格特质极端偏离平均数者即为人格障碍,其表现为贻害本人或殃及社会(1923)。H.辛别林提出了能力、稳定性、实际性及进取性等 4种变异,试图揭示极端的气质特征(1923)。D.居朗则把精神病态分为脆弱型、反常型、社会病态型3种(1944)。从研究人格障碍的历史看,前人并没有明确划分精神病态与人格障碍的界限。随着心理学中行为学说的兴起,精神病态才逐渐从人格障碍中被区分出来,它专指反社会行为的人格异常。20世纪50年代,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对两者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其后的变态心理学家,如J.C.科尔曼(1980)、K.汉斯(1979)、D.雷斯(1978)等都分别对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的区分。

行为特征

各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共同特征是:

(1)紊乱不定的个人心理特点和难以与人相处的怪异性格,不论其行为变异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会给他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灾祸;

(2)把自己的困难都归咎于命运不济或别人的差错,经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悖理的;

(3)认为自己对别人可不负任何责任,总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而不管他人能否接受;

(4)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自己的固定看法或猜疑、仇视带到哪里,从而使其行为影响新环境的气氛;

(5)他们对其怪癖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或影响泰然自若。

人格障碍的程度各个病人有所不同,轻者基本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最接近的人才会发现其怪癖;严重者则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而且溢于言表,并难于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类别划分

人格障碍有多种表现,而且与正常人格重叠交叉,因而较难确定类别。最早的分类依据有:

(1)人格模式障碍,是综合各种行为的特殊模式而划分出的类别;

(2)人格特质障碍,假定只有人格的某些特质是异常的,由此产生某种固定行为;

(3)社会病态的人格障碍,专指不法行为,主要以个体对社会的危害为标准。这几种分类都有一定缺陷,存在较大的分歧,所以,只有当心理学对正常的人格结构和发展的研究有所进展时,才能对人格障碍的性质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作出更完善的分类。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人格障碍分为10类(ICPD-9)。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DSM-Ⅲ)以临床资料结合人格型式和人格特质的要点,将人格障碍区分为12种类型,其中除最后一型为非典型者外,又把其他11种类型归属于3类:第1类以行为怪癖为特点(1~3);第2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4~7);第 3类以紧张、惧怕为特点(8~11)。这11种人格障碍依次为:

(1)偏执型人格障碍。此类患者是感觉极度过敏,思想行动固执,坚持毫无根据的猜疑,好嫉妒,对己估价过高,对人要求过多,不信任别人,表情冷漠、缺乏幽默。

(2)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这类患者是行为怪癖、孤独、思想内向、沉默寡言,对人对事冷漠无情,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几乎没有朋友和社会交往,精神萎靡,行动苯拙,但对紧张和困难、批评和赞扬又态度超然,满不在乎。

(3)精神分裂症型人格障碍。患者本人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但其家属中常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观念、知觉、言谈和行动多有奇异表现,如好幻想、怀疑、荒唐的推断、迷信和禁忌以及出人意料的行为等。

(4)戏剧化人格障碍。患者具有浓厚而强烈的情感反应,其行为特点是自吹自擂、装腔作势,善变、爱挑逗,谋求他人的注意和关心,细微刺激常可爆发情感,对人要求多,重依赖,内心缺乏真情。

(5)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过分自我关注,常幻想自己是如何重要、才貌出众等,期待别人的赞扬,要求别人特别注意自己、厚待自己,但又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患者以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见精神病态)。

(7)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变换和行为变异为主要特点,常做出某些冲动性的破坏或自伤行为,有如精神病急性发作的表现。

(8)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表现为过敏、自卑、退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应付,与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乐于孤独或安于退缩状态,他们不与他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他们常被迫采用多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外界的要求。

(9)依赖性人格障碍。患者极度依赖他人,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缺乏自信,总需求助于他人来应付自己的日常事务或作出决策。

(10)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过分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是否正确,极度地墨守陈规,谨小慎微,具有过多的清规戒律,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习惯行事。

(11)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患者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则不予合作,顽固执拗,行动拖拉,暗中阻挠工作的进程。此外,患者内心虽然具有强烈的攻击倾向和仇视情感,但却尽力加以掩盖,不敢显露;虽然牢骚满腹,但内心却极想依赖权威。

参考书目
  1. J.C.Coleman, et al., Abnormal Psychology and Modern Life,Scott,Foresman,Oakland, N.J. 1980.

参考文章

  • 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哪些特征表现?神经与精神科
  • 如何治疗人格障碍?神经与精神科
  • 什么是人格障碍?神经与精神科
  • 人格障碍有共同特征吗?神经与精神科
  • 怎样理解人格障碍?神经与精神科
  • 人格障碍的自我防治方法是什么神经与精神科
  •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哪些特征表现?神经与精神科
  • 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神经与精神科
  • 什么是假性人格障碍神经与精神科
  • 人格障碍与家庭因素有何关系神经与精神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89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