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esapike Wan
[外文]:Chesapeake Bay
溺谷型河口湾。位于美国东海岸中部,是萨斯奎汉纳河在全新世海侵中沉溺而成的。注入该湾的大小河流共有50多条,其中以萨斯奎汉纳河为最大。主湾长约310公里,湾口宽17公里,湾内宽为6~50公里,平均水深8.5米,最大深度达 53米。湾区水域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
由各支流汇入切萨皮克湾的多年平均流量共为2000米3/秒,其中萨斯奎汉纳河的流量为980米3/秒, 几乎占入湾总流量的一半。其次是波托马克河,为310米3/秒。径流春季最大,夏秋季最小。
湾内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输入物质大都沉积在各河进入湾区的上段。萨斯奎汉纳河平均每年输入 100万吨泥沙,主要为粘土和粉砂,在汛期特别是洪水时输入该湾。1936年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因为持续时间长,湾顶区泥沙沉积达30厘米;1972年6月因飓风发生200年一遇的大洪水,萨斯奎汉纳河流量最高达 32000米3/秒,口门含沙量达10千克/米3,10天内就从该河带入3100万吨泥沙,使湾顶区淤浅15厘米。此外,海岸的侵蚀也是湾内沉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年平均侵蚀量约有60万吨。陆架残留沙在潮流作用下向湾内输移,其量估算有22万吨,是湾内粗颗粒泥沙的主要来源。
湾口平均潮差仅 1米,为溺潮河口湾。最大潮流流速为1.3米/秒。潮差北侧稍大于南侧。北侧涨潮流较强,南侧落潮流占优势。湾内潮波基本为前进波,但在湾顶区,因潮波反射变为驻波。
盐淡水混合属部分混合型。湾口盐度为18~33。盐度垂直梯度以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在湾内,春、秋季表层与12米层的多年平均盐度差分别为5.2、2.1。在横向上,盐度东高西低。枯水期间盐水入侵界接近湾顶,但春汛时,盐水界下移到离湾顶30公里附近处。
湾内上层水流净向海,下层水流净向陆运动。净流速的量级水平方向约为潮流速的五分之一,垂直方向估算为 10-3厘米/秒。在枯季,湾顶附近最大浑浊带发育良好。但在汛期,受萨斯奎汉纳河控制的湾顶20~30公里范围内,整个水层的水流和泥沙净输移都向海。
整个湾区平均每年净淤积 138万立方米,沉积速率为0.8毫米/年。但在湾顶段,因上游萨斯奎汉纳河排出的泥沙有四分之三在该段沉积,此外它又是最大浑浊带所在,因此,平均沉积速率达7.2毫米/年。
该湾湾区咸水、半咸水沼泽地及潮间带上部,长有各种盐生草类植物。沼泽地为湾内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同时也是湾区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缓冲带。众多支流带入大量营养盐类,在湾内环流的作用下,营养盐与悬浮物结合在一起,一面随着上层水流向湾口,一面又下沉随着下层水流回湾内,使湾内维持较高的生产率,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渔场。每年4~5月及9~10月湾内硅藻大量繁殖,1962年湾区的渔获量达14.5万吨,还获取1.36万吨蛤和牡蛎。
切萨皮克湾毗邻华盛顿和巴尔的摩等重要城市,湾口有诺福克军港。1928年就有了关于湾内鱼类及其生态的专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翰布金斯大学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湾区海洋学情况的切萨皮克湾研究所。一些海洋调查方法都首先在湾内实验成功。例如,用若丹明染料来研究水中物质的扩散,用感应法来测盐度等。为了对湾区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于1976年在湾区上段建立了一个长315米、宽225米的物理模型,为对湾区的自然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物理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关闭(见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