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Asaibaijiang
[外文]:Azerbaydzhan
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在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西、北同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俄罗斯联邦接壤。其中西南部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 661.4万(1985),阿塞拜疆人占78.1%(1979),余为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等。首都巴库。
全境约有一半面积为山地。东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西南属小高加索山脉,东南有塔雷什山。中部为库拉河—阿拉斯河河谷平原及低地。大部地区气候干燥。平原及低地1月平均气温1.5~3℃,7月25~28℃,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地区1月平均气温可低达-10℃,年降水量1300毫米。东南部连科兰低地一带属湿润的亚热带。库拉河横贯全境。石油、天然气、铁矿、明矾石及水力资源丰富。
公元11~13世纪形成阿塞拜疆民族,11~14世纪遭受土耳其-塞尔柱人、蒙古鞑靼人和帖木儿的入侵。16~18世纪属苏斐国。18世纪中叶分裂成15个封建国家。19世纪初并入帝俄。1920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加入苏联。1936年称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工业以石油开采及炼油、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部门为主。巴库油田于19世纪中叶开采,50年代中期以前是苏联最大油田,后由于资源渐枯竭,原油产量及在苏联所占地位不断下降(1982年产原油1300万吨,占苏联的2.1%)。主要产油区在阿普歇伦半岛、巴库群岛的油石头和库拉河下游。天然气产量占苏联的 2.8%(1982),主要产自卡拉达格气田。炼油工业集中于巴库,石油化工(生产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合成工业原料)分布在苏姆盖特和巴库。(见彩图)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近2/3的耕地靠灌溉。灌区主要分布在库拉河、阿拉斯河、萨穆尔河及其支流沿岸。棉花、烟叶、水果、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小麦、大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畜牧业以养羊业为主,多分布于山麓及山坡。养牛业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及南部,其中水牛约占37%(1981)。
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1980年营运里程1900公里,外高加索铁路贯穿全境。有硬面公路19900公里(1980)。巴库为里海沿岸最大海港。并有多条油、气管通往黑海沿岸港口、第比利斯和埃里温等地。
主要城市除巴库外,尚有苏姆盖特、基洛瓦巴德及纳希切万。
参考文章
- 阿塞拜疆巴库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阿塞拜疆出生的名人大全生活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