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乳胶介绍

关于核乳胶介绍,第1张

关于核乳胶介绍

[拼音]:herujiao

[外文]:nuclear emulsion

能记录单个带电粒子径迹的特制乳胶,它由普通照相乳胶发展而来。其主要成分是溴化银微晶体和明胶的混合物。

1896年A.H.贝可勒尔发现铀盐使底片感光变黑后,人们就利用照相底片探测射线的总强度。随着核物理研究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核乳胶。1949年初,出现了第一批核乳胶商业产品。

作用机理

带电粒子在乳胶中的作用可分为电子和离子两个阶段:在电子阶段中,带电粒子穿过溴化银晶体,在晶体中产生一些自由电子,其中一部分落在乳胶的灵敏中心上;在离子阶段中,俘获了电子而带负电的灵敏中心吸引间隙银离子,结合成银原子。上述二阶段多次重复,灵敏中心上积累银原子的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了乳胶的“潜影中心”。一个溴化银微晶体只有一个潜影中心,经过显影,就可以还原为银粒。加工处理后的乳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带电粒子的路径上所留下的一串断断续续的银粒,这就叫做径迹。径迹的长度叫射程。如果事先用一系列已知能量和类别的带电粒子入射到核乳胶上,测得射程-能量关系,则测量任一已知粒子径迹的射程,就可以定出该粒子的能量。

乳胶中径迹单位长度上的银颗粒数目叫乳胶的颗粒密度,它同入射粒子的种类(质量、电荷)及速度有关。电荷多、速度慢的入射粒子电离本领强,形成的潜影大,可显几率高,颗粒密度大。粒子在乳胶中运动,同原子碰撞而多次散射,改变运动方向,径迹常有折曲。因此,根据径迹颗粒密度的大小和折曲程度,可以判别粒子种类并测定它们的速度。

中性粒子不能直接形成径迹,但是它们可以产生次级带电粒子。通过对这些次级带电粒子径迹的测量,可以推算中性粒子的能量和数量。例如,快中子同乳胶中的氢核d性散射产生反冲质子径迹;慢中子同乳胶中的氮核引起14N(n,p)14C反应,或在乳胶中混入硼盐,使慢中子同硼产生10B(n,α)7Li反应。通过记录相应的质子或α粒子来探测中子。

分类

核乳胶依照灵敏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一切带电粒子都灵敏的核乳胶,常用于宇宙线物理,粒子物理学以及β、γ放射性研究中;

(2)对能量为几百兆电子伏以下的α粒子和几十兆电子伏以下的质子灵敏,对β、γ射线不灵敏,这种核乳胶常用于原子核物理学及α放射性的探测中;

(3)对质量数较大的核灵敏,对α、β、γ射线不灵敏,用于核裂变碎片研究中。

核乳胶在使用形态上又可分为如下几种:涂在玻璃上的乳胶干板;用于粒子物理和宇宙线物理的"乳胶叠",有用于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液体乳胶和脱膜乳胶;还有用于核反应研究的各种载靶乳胶。

应用

在粒子物理和宇宙线物理方面:过去曾用核乳胶陆续发现了 π介子、K+介子、K-介子以及 ∑+超子、揈0反超子等新粒子,并对许多基本粒子的性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核乳胶仍是宇宙线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核物理方面:核乳胶用于中子能谱测量(见中子谱学);原子核反应研究;在精细的核反应能谱学研究中作为磁谱仪的焦面探测器等。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在生物学、医药学、冶金、农业等许多方面的应用,特别是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核乳胶作为它们的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位置分辨好等优点。此外,原子核乳胶还可以用于铀矿地质研究、中子照相、中子剂量测量(见中子剂量和防护)等。

核乳胶具有空间分辨本领好、连续、灵敏、高密度、探测结果自动保存等性能,适用于产生多个带电粒子的复杂反应研究及粒子衰变系列研究。还有轻便、简单、经济等优点。缺点是:它需经显影定影,不能当时得到测量结果;靠人工测量;要用显微镜测量径迹参量,难于实现自动化,除了同磁谱仪配合使用外,一般乳胶工作由射程定能量,能量分辨率比电探测器差;乳胶中成分比较复杂,能进行研究的靶核的种类和数量有限。

参考书目
  1. C. F. Powell, et al., The study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by the photogRaphic Method, pergamon press,london,1959.
  2. W.H.Barkas,Nuclear Research Emulsion, Academicpress,New York and London,196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1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