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uyan
[外文]:rumor
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虽然这些消息缺少准确的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在这些方面它与谣言有共同之处,但谣言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有意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某些流言具有消极的作用,甚至引起社会混乱,但它在动机和目的上与谣言是有区别的。故意散布的“流言蜚语”则已属谣言的范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对流言进行过研究,认为流言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很大变化,往往是“以讹传讹”,越传越走样。这种传播过程有3个特点:
(1)一般化:传播时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使内容变得越来越简略而扼要。
(2)强调化:某些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留下较深刻印象,因而变得更加突出。
(3)同化:流言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习惯、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他的这些主观状况的,他就会接受下来,同时对各种内容按照他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系统加以归纳整理,进一步加工,甚至添加枝节,然后再传播。所以最初产生的流言到最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流言的传播并不是平均地传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而通常是有选择地传给那些与其内容有关系的人,流言传播的速度一般是开始缓慢,然后不断加快,当接近人人皆知的饱合状态时,又缓慢下来直到停止。流言是逐渐消失的,往往要经历一个消失-重现-再消失的反复过程。
流言的发生和传播有3个条件:
(1)在客观情况含糊不清、缺乏可靠信息特别是正常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流言最容易产生和传播;
(2)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和忧虑会促使流言产生和传播;
(3)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如发生战争或遭受地震、灾荒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也就容易产生和传播。
根据流言产生和传播的动机,可以把它分为4种:
(1)反映社会公众对于某人某事的一种强烈的共同愿望的流言;
(2)由于对某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流言;
(3)因不安、恐惧而产生的流言;
(4)为发泄对某人某事的妒忌、憎恨以至敌视情绪而产生的流言。
流言是不确切的,往往产生消极后果。但有些流言所传播的消息不一定完全虚假,可能反映某些情况,由此填补了正常信息渠道所未提供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正式的信息渠道畅通,人们对所关心的问题有充足的确切信息时,流言一般可被制止和澄清。
参考文章
- 流言流说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流言蜚语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流言风语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流言飞文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流言飞文造句素材
- 《流言》读后感5篇700、1000、1100、1300、1400字读后感作文
- 流言飞语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流言蜚语造句素材
- 流言惑众造句素材
- 流言止于智者造句素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