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意稳定性介绍

关于注意稳定性介绍,第1张

关于注意稳定性介绍

[拼音]:zhuyi wendingxing

[外文]:stability of attention

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上的一种品质。注意稳定的标志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状态。例如,在听觉方面,把一只怀表放在离被试耳朵一定的距离上,使他刚能听到表的滴嗒声。这时被试时而听到表的声音,时而听不到;或者感到表的声音时强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作注意起伏。这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也是狭义的注意不稳定的表现。注意起伏的一个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正时相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强;负时相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每一次起伏周期历时约8~10秒,人的个别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注意的起伏是外周感受器官和中枢的适应过程造成的。在发生适应现象以后,感受性减弱,然而由于刺激物又作用于新的感受细胞,或者感受器官经过一个恢复过程,感受性又会再度提高。有人把注意起伏与机体一系列功能变化联系起来,如呼吸、脉博和其他生物节律等。

不显著的注意起伏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到。如在研究反应时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刺激物(光、声等)尽可能迅速地做出预先规定的运动反应(如按电钮)。结果发现,如果在给予刺激之前大约2~3秒内给一个预备信号,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时间间隔较长,就出现因注意起伏而造成的反应时加长现象。由此可见,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其时间是相当短的。不过,这种不显著的起伏,只是在要求一个人非常迅速地对刺激物进行反应的时候才有消极的影响,而在较长时间或多样化的工作中则影响极小。

就广义而言,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而是指虽然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活动本身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却没有改变。例如,学生听课时,既要看教科书、看实验演示、板书,又要听教师讲述,还要记笔记等。由于这些活动都服从于听课这一项总任务,它们属于在注意稳定性范围之内的注意转移。对于要求持久注意的活动,这种转移有积极作用,它可以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保持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就要了解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和掌握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1)应该明确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具体任务,并积极地去尝试解决它。

(2)要使注意对象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化。不同的活动最好是交替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3)注意与外部实际活动相结合,可以起到组织和控制注意的作用。因此,人在注意的时候,若能把注意与实际 *** 作结合起来,直接接触实物,就可以使注意较长时间地稳定在所注意的对象上。

(4)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一个人的主体状态有关。例如,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能以极大的兴趣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所注意的事物,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维,注意的稳定性就容易保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4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