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拿马运河介绍

关于巴拿马运河介绍,第1张

关于巴拿马运河介绍

[拼音]:Banama Yunhe

[外文]:Panamá,Canal de

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北起加勒比海利蒙湾岸的克里斯托瓦尔,南至太平洋巴拿马湾岸的巴尔博亚,长68公里,加上两端海湾中深水航道,全长81.8公里,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

运河地处巴拿马地峡(南、北美洲分界线)最狭窄的地段,又当塔瓦萨拉山和圣布拉斯山之间的缺口(海拔84米),北有注入加勒比海的查格雷斯河,南有注入太平注的格兰德河。运河即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凿通两山之间的缺口(现为库莱布拉航道)而建成的。因地峡与海面存在高差,大部分河段水面高出海面26米,在南、北出入口处各设 3道水闸,以调节水位,为水闸式运河。船只通过运河如同越过一座水桥。海轮由大西洋航经巴拿马运河驶向太平洋,首先驶入长约 12公里、宽150米、水深12.6米的利蒙湾深水航道至克里斯托瓦尔港;通过由3座船闸组成的加通水闸后,水位升高26米,进入加通湖。该湖航道长约38公里,宽150~300米,深13.7~26.5米,其航向转为东南,略呈“S”形,航至甘博阿;然后入库莱布拉航道,又称盖拉特航道,长13公里,宽152米,水深13.7米;再经佩德罗-米格尔船闸、米拉弗洛雷斯湖小段航道、以及由 2座船闸组成的米拉弗洛雷斯水闸,水位复降至海面,抵巴尔博亚;最后是巴拿马湾深水航道,长13公里,宽152米,水深13.7米。运河的6座船闸均为双道对开闸门结构,以便来往船只可同时对开过往。各船闸闸室一般长305米,宽33.5米,深12.5米。通常通过的船只限于船体长300米、宽30米,在6万吨级以下。沿途有较完善的照明设施,可昼夜开放,日通过能力为海轮48艘。船只通过运河约需8小时,加上编队、等候时间则为15小时左右。(见彩图)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方便了拉丁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以及与亚洲、大洋洲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例如从纽约到旧金山,经巴拿马运河比绕道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缩短航程12579公里;从纽约到日本的横滨,缩短航程5354公里。每年通过运河的船只达15000多艘,总吨位在1.5亿吨以上,货运量占世界海上货运量的5%。约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运河,其中美国居首位,其次是日本。货运构成主要是煤、焦炭、石油、石油产品、谷物、矿石、金属和硝酸盐等。运河地区劳务收入和船只通行税,为巴拿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1878年法国首先从哥伦比亚政府(当时巴拿马为其一省)取得运河开凿权,1883年正式开工,1899年因财政和技术困难,工程中断。1902年,美国以4000万美元收买了法国运河公司的全部财产。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随即签订不平等的《美巴条约》,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和每年交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了运河的开凿权。条约还规定,运河两岸宽16公里的地带(1432平方公里)即“运河区”,为美国“永久占领和使用”;美国拥有在巴拿马城和科隆驻扎军队和修筑防御工事等特权。运河于1904年再次动工开凿,1914年8月基本完工,次年正式通航,1920年开始向国际开放。60多年来,美国从运河攫取巨额利润,而巴拿马领土被截成两段,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与美国进行了不懈斗争。1977年9 月两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的条约》。条约规定:运河管理机构由巴、美两国组成的委员会共同领导,原运河区的司法和移民机构、海关、邮电机构均由巴拿马政府管辖和经营。新条约于1999年年底期满后,巴拿马将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领土主权。

巴拿马运河船室较小,通过时间较长,不能适应大型船舶和快速运输的需要,目前运河的通航量也已接近饱和。巴拿马政府计划修建第二条运河,设计中的新运河将采用水平式方案,建在现运河西侧约16公里处。它北起加勒比海岸的拉加尔托河河口,经加通湖至巴拿马湾的凯米托河河口,长58公里(加上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分别疏浚35公里和5公里,全长98公里),宽200~400米,水深30多米。 一般情况下可通航30万吨级海轮,高潮时则可通行50万吨级巨轮。预计新运河将耗资83~200亿美元,耗时10年。

参考文章

  • 巴拿马运河为何被人们称为“联结两大洋的水桥”?它在世界航运和战略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地理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4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