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流水文介绍

关于河流水文介绍,第1张

关于河流水文介绍

[拼音]:heliu shuiwen

[外文]:river hydrology

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包括河水的补给来源、河流水情、水温、冰情、水化学和泥沙,以及河流类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等。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是地球上所有河流的唯一补给水源。按水进入河流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地面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地面水补给又有雨水、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等不同补给类型;地下水补给还可分松散层地下水和基岩地下水两种。河流一般很少有单一的补给源。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河流的补给也不相同。绝大多数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热带与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河流,雨水是主要的补给源。高山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经不同自然地区的河流,各段的补给也不相同。同一河流在不同时期内补给形式也不相同。山区河流的补给还有垂直变化规律。如天山地区源于高山带的河流,在高山带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低山带主要由雨水补给,在中山带两者兼而有之。

河流水情

随着季节的更替,河流的补给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化,流量、水位也就不同。天然条件下,河流的水情主要是由汛水、洪水和枯水等几个特殊阶段组成。

汛水主要由融雪(平原)或者融雪和融冰(山区)引起的河流水量的上涨现象。依据补给条件、地形特征、集水区的位置以及汛水通过的时间,可将汛水分为春汛、春-夏汛和夏汛。春汛通常是融雪水(或融雪水与少量雨水混合)为主要补给源,主要发生在平原、高地和高原河流上,这里融雪面积一般较大。春-夏汛是补给区位于雪线和冰川以下的中山地区河流所特有的,融雪较迟和比较缓慢。夏汛发生在补给区位于雪线以上高山地区的河流上,由于积雪和冰川强烈融化而发生。

洪水是由暴雨引起的河流水量的上涨现象。因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下渗少,短期内大量雨水汇入河内,使河水陡涨,有时越过河床向两岸漫溢,造成巨大的灾害。最大流量往往出现在洪水期内。在不同的气候带,洪水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

枯水是水位和流量低下的时期,通常发生在地表径流甚少,河流转为地下水补给的时期。枯水也可发生在不同的季节,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大陆性气候区,洪水发生在雨季,枯水出现在旱季;干旱的亚热带,洪水发生在冷季,夏季为枯水;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全年都可出现洪水,枯水则出现在相临两洪水之间的低水位时期,具有不连续的性质。

河流类型

按照河流的补给类型和主要水情特点,可将河流分为3类。

(1)以融水补给为主,具有汛水的河流。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端和西侧、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北高山地区。汛水有春汛、春-夏汛和夏汛 3种。

(2)融水和雨水补给,具有汛水和洪水的河流。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一般都出现一次汛期和一次洪水期。汛期主要由积雪融水和河冰消融形成的春汛;洪水期则由夏秋暴雨形成的洪水。

(3)以雨水补给为主,具有洪水的河流。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河川径流变化

河川径流的年内变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在寒带和温带除降水外,还受气温的影响。此外,河流类型与人类活动都有一定影响。中国河流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大致是春季开始增多,夏季最为丰富,秋季普遍减少,冬季大部分地区不及全年径流量的10%。从地区来看,华北地区春季径流量小,蒸发又强,往往形成春旱;东北、华北等地,夏季径流高度集中,洪涝灾害也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海南岛是秋季径流量最多的地方,可达年径流量的50%;台湾东北部则是冬季径流量最高的地区。

据对北半球60条河流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河川径流多年变化最常见的径流循环有2~3年、5~7年、11~13年、23~28年。丰水期或枯水期同时出现的范围可能很广,但不会遍及全球。当某些地区出现丰水时,其他地区则出现枯水。如1926~1930年欧洲和北美洲各河水量都高于正常径流量,而北半球其他地区则低于正常径流量。1931~1940年出现相反的情况。分析了中国长江、黄河等6条大河的长期观测资料后,也发现各河普遍具有丰、枯交替循环的现象。以长江汉口站为例,自1865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年中,大致可分为5个丰枯循环期,一次循环期最长的为26年,最短的是16年;循环期中的丰水段为8~18年,枯水段为9~16年。中国南北各河丰枯水同时遭遇的机会不多,往往出现南丰北枯,或北涝南旱的现象。但在稀遇的年份,也有同时出现丰水年(如1954年)或枯水年(如1929年)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9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