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喀尔巴阡山脉介绍

关于喀尔巴阡山脉介绍,第1张

关于喀尔巴阡山脉介绍

[拼音]:Ka’erbaqian Shanmai

[外文]:Carpathian Mountains

欧洲中部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的东伸部分。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经波兰、苏联边境到罗马尼亚西南多瑙河畔的铁门,呈一半环形,全长1450公里。为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前期构成的褶皱山脉,历经风化侵蚀,后又重行抬升,山势浑圆,断层作用发达,块状地形显著。地势不高,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下。冰川地貌仅限于少数高耸山峰。

地质构造上,喀尔巴阡山脉形成了近于平行的3条构造带,外带是由白垩纪和第三纪的页岩、砂岩等组成的复理层带,呈山顶浑圆、山坡平缓的中山地貌;中带由古老结晶岩和变质岩构成,间有中生代石灰岩分布,地势较高,多呈块状山;内带为第三纪火山岩构成的山脉。按照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喀尔巴阡山脉可分为5段:

(1)西喀尔巴阡山。从布拉迪斯拉发至杜克拉山口,是喀尔巴阡山脉最高最宽的一段。外、中、内 3条构造带分布明显:外带为复理层带,有西贝斯基德山等;中带结晶岩山体,雄伟峻拔,北部为高塔特拉山脉,最高峰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也是全喀尔巴阡山脉最高点,这里有冰蚀地貌如角峰、冰斗、悬谷等;内带是面积广大的第三系喷出岩区,称为斯洛伐克矿山。

(2)中喀尔巴阡山(森林喀尔巴阡山)。从杜克拉山口到蒂萨河河源,山幅较窄,山势最低,复理层带占优势,仅内侧有连续的火山熔岩带。有许多低山口,为南北交通孔道。

(3)东喀尔巴阡山。从蒂萨河河源至布拉索夫,山幅增宽,3条构造带重现:东部(外带)的复理层带,几条山岭平行逶迤;中部由结晶岩为主构成的罗德纳山,山势高峻,多2000米左右的山峰;西部(内带)由喷出岩构成的克利曼山等,以长岭之势高耸于西侧。

(4)南喀尔巴阡山(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从布拉索夫西折至铁门,构造上属中央带,主要由结晶岩构成,山高坡陡,有多座2200米以上山峰,冰川地貌发育。

(5)比霍尔山地和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前者主要由古老花岗岩和结晶片岩构成,呈块状地貌,山势浑圆;后者是全山系最大的山间盆地,一般海拔500~600米,表层由水平状的第三系岩层构成,夹有石膏层和岩盐层,受风化作用呈丘陵地貌。

矿藏丰富。石油、天然气和岩盐分布于整个外侧山麓地带,如波兰的亚斯沃、克罗斯诺油田,罗马尼亚的以普洛耶什蒂为中心的油田等。天然气和岩盐分布于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还有铁、铜、金、银、铅、锌、钾盐、褐煤等。

气候属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之间的过渡型。1月平均气温-2~-5℃,7月17~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最高地段和迎风山坡达1200毫米以上,山麓和内部盆地一般600~800毫米,夏季降水较多;积雪期在山地可达5个月。河流主要属黑海水系,主要有多瑙河及其支流发格河、蒂萨河、奥尔特河等;最北部属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奥德河和维斯瓦河。河水以雨、雪补给为主,春季和初夏为洪水期。

植被和土壤呈垂直分布。至海拔1500~1600米(北坡)和1700~1800米(南坡)为森林带。海拔550~600米(北坡)和700~800米(南坡)以上为山毛榉林,以下为栎林,棕色森林土占优势;1100~1250米(北坡)和1200米(南坡)以上为山毛榉、云杉、冷杉组成的混合林带;再往上为发育在山地灰化土和棕色森林土上的针叶林,由云杉、杂有少量落叶松和松组成。森林带以上至2000~2200米,是亚高山灌木和草甸带,再往上逐渐由高山灌丛草甸所替代。森林带常见动物有熊、狼、猞猁等。

为保护自然资源,有些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著名的有捷克斯洛伐克塔特拉人民公园等。山区多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著名疗养地有克雷尼察(波)、皮耶什佳尼(捷)、伯伊莱海尔库拉内(罗)等。体育运动中心有锡纳亚(罗)和扎科帕内(波)。

参考文章

  • 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德国古山毛榉森林建筑与名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9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