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anzu mu
[外文]:Tanaidacea
囊虾总目的1目。又称异足目。体略呈长筒状,平扁,虾形;体长一般约10余毫米。头部与第1或前2胸节愈合,形成小的头胸甲。头胸甲左右两侧各有 1鳃室。胸部自由体节占全体的大部。腹部较短小,共6节,末节与尾节愈合。原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少数为底栖,浅海到大洋深渊都有,深海种的地区性很强,近年来在大洋深沟中发现大量新类型。全世界约有350种。
原足类复眼常生于不能转动的眼柄上。有些种无眼(特别是深海种)。第一触角单枝(如原足虫)或双枝(如鞭尾虫)(见图)。第 2触角有时有一小的鳞片状外肢(如鞭尾虫)。大颚左侧有一活动片,右侧或有或无;触须有(如鞭尾虫科)或无(如原足虫一科Tanaidae)。第 1小颚触须向后伸出,似涟虫者。第 2小颚触须小(如鞭尾虫科)或退化而仅留痕迹(如原足虫科)。胸肢第一对为颚足,基部有一片状上肢伸入鳃室内,起鳃的作用。第2胸肢为螯足(即第1步足),较粗大,有螯或亚螯,与以后各对形状不同。第1、2步足都有小的外肢,其后 5对步足构造相似,末端一般为爪状,都无外肢。 雌性第2~6对胸肢(或仅第6对)有复卵片,构成育卵囊。腹肢一般较发达(如浮游生活的鞭尾虫科),但雌性有时数目减少,有的全缺(如底栖生活的原足虫科),尾肢在腹部末端,细长分节,双枝鞭状(如鞭尾虫科),或粗短小而不分枝(如原足虫科),变化较大。
原足类雌雄同体,雄性先熟,也可能有雌性先熟,两性异形,差别很大。雄性第1、2对触角触毛数目较多,第2胸肢的螯也较强大,腹肢发达。原足虫科中成熟的雄体口器部分附肢消失(颚足除外)。生殖腺成对,输卵管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侧面。输精管有一共同的贮精囊,在胸部末节的腹面中央。雌性可多次产卵,产卵前者一次蜕皮,外形在蜕皮后可能有大的改变。受精卵保护于育卵囊内发育,刚孵化的幼体缺末对胸肢和腹肢。幼体发育共经4个幼体阶段,称曼卡幼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