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性核素迁移介绍

关于放射性核素迁移介绍,第1张

关于放射性核素迁移介绍

[拼音]:fangshexing hesu qianyi

[外文]:radionuclide migration

在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的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由废物向周围环境迁移的现象。把废物埋藏于地层的方法,即所谓地质处置法,被认为是处置放射性废物的最可靠方法。废物被处置于地下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地下水将浸透回填材料,蚀穿废物容器,最终与废物本体接触。在地下水的长期浸蚀下,废物中的核素会缓慢地溶于水中,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周围地质材料的孔隙、断层和裂缝中,发生迁移。由于地质材料对核素的吸附作用,阻止了核素与水发生同步迁移,大大降低了核素迁移的速率,也降低了核素在水中的浓度。这种地下水对核素的溶解和地质材料的吸附阻滞,构成了核素迁移的基本图象。

核素迁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要设法避免放射性核素向人类生活环境迁移,或者是大大降低核素迁移的速率和降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免危害人类。通过核素迁移研究,可以掌握核素在地质材料中迁移的规律,预测核素在地下的行踪,为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地质处置方法的可靠性。

核素迁移研究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半衰期长、毒性大的放射性核素,如钚239、镎237、碘129、锝99等。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材料对核素的吸附性能和不同地质条件对核素迁移速率的影响,核素在地质材料上滞留的机理和核素迁移的数学模型等。这些研究,特别是现场研究,涉及到水文学、放射化学、地球化学等,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0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