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qiu fushedai
[外文]:radiation belts of the Earth
地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辐射带内的带电粒子是太阳风、宇宙线与地球高层大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高能粒子。它们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沿磁力线作螺旋运动并不断辐射出电磁波。1905年,斯托米根据极光观测曾经预言过它的存在。1958年,范爱伦分析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器的资料,于1959年证实它的存在,因此也称作范爱伦带。地球辐射带在地球磁层内,但只存在于一定磁纬地区的上空,而不存在于南北磁极和高磁纬地区的上空。
辐射带分为:
(1)内辐射带:高度在1~2个地球半径之间,范围限于磁纬度±40°之间,东西半球不对称。西半球起始高度比东半球低,最高处可在9,000公里处开始。两半球都向赤道方面凸出。带内含有能量为50兆电子伏的质子和能量大于30兆电子伏的电子。
(2)外辐射带:高度在3~4个地球半径之间,起始高度为13,000~19,000公里,厚约6,000公里,范围可延伸到磁纬度50°~60°。外带比较稀薄。外带内的带电粒子的能量比内带小,但远远超过外大气层中粒子的热运动能。
被俘获的带电粒子实际上分布于整个地磁场,所以辐射带的界限并不分明,只是带内带电粒子的密度比其他区域大。辐射带中,内带的带电粒子数是相对稳定的,外带则变化较大,差别可达到100倍。一般来讲,在内带里容易测到高能质子,在外带里容易测到高能电子。
辐射带的范围和形状受地磁场的制约,也和太阳活动有关,在朝太阳的方向被太阳风所压缩。辐射带中的带电粒子数也同地磁场和太阳活动的变化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