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晶粒间界介绍

关于晶粒间界介绍,第1张

关于晶粒间界介绍

[拼音]:jinglijianjie

[外文]:grain boundary

多晶体中不同取向晶粒间的界面,简称晶界。晶界只有几个原子的厚度,早在19世纪末为冶金学家所预言,自电子显微术出现后,得到实验的证实。虽然晶界极薄,但它对晶体的许多性质,尤其是力学性质存在重大的影响。例如,晶界对位错、滑移的阻滞作用是加工硬化的重要原因;晶界滑移是高温蠕变的重要方式;而晶界断裂则是晶体脆性的主要特征。此外,晶界既是溶质原子易于偏析的场所,也是它们易于扩散的通道,因而对晶体中物质的输运和重新分布也有重要作用。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即企求认识晶界的本质,但直到1940年J.M.伯格斯及W.L.布喇格提出晶界的位错模型后,才为认识晶界结构打开了大门。小角度晶界由特征组态的位错行列或网络构成的事实早已众所周知,关于大角度晶界的结构近年来也已出现了一些较为切合实际的模型。重合点阵模型指出:两个具有特殊取向差的晶粒存在高密度的重合阵点,当界面位于重合点阵的密排面内时,可以构成低能量的重合晶界;当取向差或界面取向偏离重合晶界时,会在重合晶界上产生特殊组态的晶界位错或台阶。结构单元模型提出,界面处原子应调整位置,形成以重合点阵为周期而交互作用能最小的原子集团──结构单元,从而改进了重合点阵模型。这些模型均已取得一定成功,而近年来利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对晶界原子图像的直接观察也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参考书目
  1. S.Amelinckx and W.Dekeyser,The Structure andProperties of Grain Boundaries, F.Seitz and D.Turnball,ed.,Solid State Physics,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59.
  2. A.G.Chadmick and A.D.Smith,Grain Boundary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08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