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头虫介绍

关于小头虫介绍,第1张

关于小头虫介绍

[拼音]:xiaotouchong

[外文]:Capitella capitata

多毛纲小头虫目小头虫科的 1个习见种。虫体红色、圆柱形、细长似蚯蚓。头部:口前叶短小,圆锥状,有时仅具黑色眼点,围口节腹面具口,翻吻囊状具乳突;躯干部分为胸腹两区:胸区粗短具9个刚节,疣足双叶型但疣足叶不明显,前 7节仅具成束的毛状刚毛,雌性个体第8~9节具巾钩刚毛;雄性个体第8~9节具生殖刺刚毛。腹区较细长,疣足叶横脊状(枕状)具巾钩刚毛;尾部末端具肛门(见图)。小头虫以翻吻吞食泥沙,消化其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常年栖居于有淡水注入的黑色泥沙中,被作为海洋有机物污染区的指示种。小头虫雌、雄异体,几乎全年都可见到性成熟的个体,且世代更新快,周年能产生幼虫,既以浮游幼虫又以底栖幼虫进行种群补充,能在短期内大量发展。在扰动的软相海洋沉积物底栖群落演替中起主要作用,可连续聚集在有机物污染的沉积物上。

70年代以来发现,在污染环境中同域分布的小头虫有不少是亲缘种,其成体个体大小,刚节和刚毛数目、雄性生殖刚毛和形状诸方面形态上差异极小,但在生殖上却是隔离的。尤其在生殖生物学:如卵巢滤泡细胞的大小及数量、卵子的大小及数量、精子形状、幼虫的形态及扩散力(浮游或非浮游型)生殖周期以及在种群结构方面:如雌、雄性比和种群年龄组成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这种亲缘种在中国青岛污染区已发现有3种,美国马萨诸塞州沿岸有4~8个,英国泰恩河口有2个。

小头虫亲缘种在环境中的演变和适应机制都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2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