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nju shu
[外文]:Citrus; oranges
芸香科的1属,常称柑橘。主要特征是浆果具特别结构,因而又称为柑果,外果皮的油点又称油胞,中果皮最内层为白色线网状结构,称为橘白或橘络,内果皮由多个心皮经发育成熟而称为瓢囊的构成,瓢囊内壁上的细胞发育成纺锤形半透明晶体状的肉条称为汁胞,汁胞常有纤细的柄,子叶乳白或绿色,单或多胚,或单、多胚混合型。多胚的其中可能有一个是有性胚,其余是无性胚,后者是由珠心组织细胞侵入胚囊中经多次分裂后而成。无性胚有强大的生活力,有性胚的生活力较差,常在发育过程中死亡。
起源地
在亚洲东南部,绝大多数种类喜阳光温热气候,冬季不落叶,有一段暂短的休眠期。果实含大量水和糖分的汁胞结构,可使其种子渡过一个明显干燥的旱季。从生理、生化、生态和形态结构等方面看来,本属植物不可能起源于热带。它们最适宜的生长地是有明显旱季的亚热带季雨林地带。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尤以五岭以南至中南半岛中部是本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也是本属植物的栽培起源地和现代的栽培中心之一。中国柑橘分布北限止于秦岭南坡、伏牛山南麓、山西临汾以南盆谷地带,北缘地区只限于少数种类可以露地栽种。中国柑橘类的栽培。距今至少有2400余年的历史,南宋韩彦直的《橘录》刊行于117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
种数和多型性
对柑橘属植物种的概念问题,分歧较大,主要有两个学派:
(1)以田中长三郎为代表,认为本属有159个种(截至1969年的统计);
(2)以W.T.斯温格尔为代表,认为只有16个种和几个变种,印度和美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有30~40种。中国柑橘园艺学家曾勉更将本属植物细分为 5个属。本属植物多型性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
(1)较高频率的基因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以发生在体细胞,后者常常导致芽变与枝变,如温州蜜柑和葡萄柚的某些品系就是芽变的产物;
(2)多倍性,通过人工杂交可以培育出多倍体后代,例如高产的四倍体里斯本柠檬;
(3)自然杂交,本属植物的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现象相当普遍,并产生可育的杂交后代,如湖南的切柑,江西的三湖化红,广东的蕉柑等;
(4)无融合生殖(apomixis),通过珠心组织细胞来繁殖后代,它常常是多胚性,更复杂的是多数的种是兼性无融合生殖(facultative apomixis),即在同一朵花里既可以行有性生殖,同时又行无融合生殖,因而,在同一粒种子里可能有一个有性胚和几个无性胚同时存在,这类无融合种的基因由于杂交可育的因素存在,使得其来源至为复杂;
(5)人工选择,本属植物多数是经济果树,千百年来,人类对它们的性状改变起着支配作用。
代表种
常见的野生种有:
(1)宜昌橙,广布于五岭以北至北纬约34°地区,生长高限约至海拔2500米,气温降至-11.5℃时仍正常生长,是本属植物中最耐寒的种,本种翼叶大,其宽度至少为其叶身之半,果肉甚酸且多少有苦味,不堪食用。
(2)檬,中国仍有野生,但通常栽培用作砧木,其果用作醋料代品或腌制成凉果,果汁在越南常用作洗头后的软发剂,其余的种类全为栽培。
(3)香橼或称枸橼,是本属唯一具单叶的种(但杂交种有单小叶的),故易辨认。产云南西双版纳的香橼,个最大,一个可达2千克,其变种佛手(图1)由于长期行无性繁殖已成为不结籽的园圃植物,其果皮远比果肉厚。中药用作祛痰镇咳。
(4)柚(图2),长期栽培,品种品系颇多,以果肉风味可分为酸柚和甜柚二类,以果肉颜色又可分为红柚和白柚 2类。酸柚与甜柚都包含有红柚和白柚。酸柚的野生性状较强,一些甜柚品种,要提高其座果率时需间种酸柚,说明柚类是倾向于自花不育的。酸柚除味酸之外常兼有苦而麻舌味,是由于含有类柠檬素如柚皮苷、枳苷和新橙皮苷等黄酮苷类化合物。柚为单胚,易与它种杂交。葡萄柚的近亲显然是柚,它除种子是多胚,果序结果多个的特性之外,其余与柚难区分。
(5)葡萄柚、甜橙、柠檬和来檬是本属植物在世界上栽培数量最大的四大果品。其果用来制果酱。来檬,云南潞西县有种植,其他地方个别柑橘园有试种。果小皮薄,果肉味酸。柠檬,从国外引进,品种较多,但香柠檬或称北京柠檬则在中国育成,香气较浓,抗寒力较强,但酸分不如国外某些品种的高。酸橙,各地多栽种,与甜橙的区别甚微,主要是果肉味较酸,个别品种兼有苦或异味,抗病虫及耐旱力均较甜橙类强,某些品种用作嫁接甜橙及柑橘类的砧木,优点是树龄长,根系发达,耐寒,较著名的品种如代代酸橙,其果萼增厚呈肉质,花甚芳香,用以薰茶,称代代花茶。甜橙(图3),以果的形态结构可分为普通甜橙、脐橙和血橙 3大类。血橙的果肉甚至中果皮均含红色素,呈血红或暗紫红色,主要产区在地中海两岸各国,脐橙类的果顶有一些发育不全的心皮,外表呈脐状,主要产区在美洲各国。普通甜橙类的果身一般较圆滑,果顶有时有环圈,果肉橙黄或橙红色,主要产区在亚洲各国。中国均有栽种,但前两类均自国外引进。中国产的品种品系甚多,较著名或产量较多的如西南各省的黄果,广西的上龙橙和灌阳橙,广东的化州橙、新会橙、柳橙、香水橙、雪橙(雪柑)和红光橙,福建的红肉橙,湖南的辰谿无核橙,湖北的桃叶橙,四川的锦橙等。柑橘,果皮易剥离,子叶及胚通常绿色,间有乳白而带淡绿色则很可能是杂交种。品种品系繁多,其亲系来源也极复杂。(见彩图)
柑和橘
有的学者认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也有的认为柑是橘与橙类的杂交后代。园艺学家常以花的大小,果皮贴着果瓣的宽紧度,中果皮的颜色及厚薄度,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等性状来区别柑和橘。但由于存在不少过渡类型,且这些类型几乎都是杂交后代,把柑与橘截然分成两个不同种事实上极其困难。从亲系起源推论,多数柑类明显地显示出它们与橙类(包括非甜橙类)杂交的杂种特征与性状。而橘类大抵以黄皮橘类较为原始,红皮橘类则是黄皮橘类向北方推移遇到光、温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至于酸与甜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个别的遗传基因支配的结果,因为本属中不少种类的果既有酸的,也有甜的,例如来檬、香橼、柚,据此,有学者认为酸橙与甜橙不过是一个种内的两个类型。
汉代以前的籍册所载,只有橘和柚而无柑与橙。公元3 世纪时的《风土》才有“柑橘之果滋味甜美特异也”之句。《南方草木状》更明确提出“柑与橘之属”的看法,该书是记叙五岭以南的植物,可见柑原先发现于南方;生理上,柑不如橘耐寒。植物化学分析资料表明,多数果皮黄或橙黄色的柑、橘类,大多含川陈皮素(nobiletin),而果皮朱红至深红色的则以红橘素(tangeritin)为主。
中国柑、橘资源极为丰富,品种品系不下百个,较常见或著名的有:属于橘类的如年橘(广东、广西),宁明橘(广西)、滑皮橘(湖南)、茶枝柑(广东)、四会柑(广东)、椪柑(广东)、扁柑(广西)、朱红(浙江)、早红(江苏)、槾橘(浙江)、早橘(浙江)、本地早(浙江)、南丰蜜橘(江西)、川橘(四川、湖北)、福橘(福建)。属于柑类的如瓯柑(浙江)、沙柑(广西)、玛瑙柑或皱皮柑(湖南、四川、陕西)、温州蜜柑(各地)、蕉柑(广东)。广义的柑橘类除柑橘属(Citrus)外还包括金橘属(Fortunella)和积属(Poncirus)植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