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茱萸科介绍

关于山茱萸科介绍,第1张

关于山茱萸科介绍

[拼音]:shanzhuyu ke

[外文]:Cor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 1科。落叶或常绿乔、灌木,极稀草本。单叶对生或互生,少数近于轮生;叶脉羽状,稀掌状;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有托叶,分裂或不裂。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常组成圆锥、伞形、聚伞花序,个别属为头状花序,具苞片或总苞片;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具3~5萼片;花瓣3~5,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子房下位,1~4室,每室具 1下垂倒生胚珠。果实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本科缺乏系统的形态解剖资料。毛常为单细胞,有时呈丁字着生;叶缘稀具腺状锯齿;木材中导管的分布为散孔材;导管间的纹孔为梯纹;维管束具梯状穿孔板;单列射线,大部由直立细胞组成,但在中间部分的多列射线则具横卧细胞。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8~11,19。花粉为单型花粉,花粉粒为长球形至近球形;极轴21~79微米;具3(拟)孔沟;外壁外层具细网状或刺状雕纹。有16属约130种。具两极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温带至热带高山地区,北半球寒带也有个别属分布。中国产9属6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40余种。除新疆、宁夏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因西南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复杂,且受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故本科植物在云南、四川两省分布的属、种均较丰富,种下的等级也较多。

本科植物除草茱萸属为草本,在中国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区的针叶林下外,其余各属多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或生于亚高山针叶林下,常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土壤湿润肥沃、pH值5~6的山地黄壤、黄棕壤、灰棕壤中。

山茱萸科为古老的一科植物,它的化石最早发现于白垩纪赛诺曼期,或认为发现于上白垩纪、第三纪古新世(穆戈扎雷)。中国最早发现本科的山茱萸属(广义的Cornus)植物化石是在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早期,采于山东临朐(山旺组)。

本科的山茱萸属为传统的中药材“萸肉”,青荚叶属民间常作药用;梾木属个别种的果实为油料植物,可供食用及药用,木材供建筑工艺及农具用;四照花属的果实可食用或酿造用;桃叶珊瑚属及其他各属均可作观赏植物及行道树。

灯台树

产于中国的东北部、台湾和长江以南各省区。喜马拉雅山区、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常散生于海拔 250~26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亚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高6~15米;树皮光滑,枝条开张。叶互生。顶生大型伞房状聚伞花序,花白色,子房下位,花柱圆柱形。核果球形,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核骨质,顶端有一个方形孔穴。

灯台树有几层近于轮生的枝条,上部树冠较窄,下部较宽,形如灯台,故名。喜生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局部平坦地区;树形美观,为好的行道树种;果实俗名“灯台籽”,含油量较高,民间用以榨油,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木材可供建筑、器具和雕刻等用。

毛梾

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山东中部以及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分散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密林中或杂木林下。树高6~15米;树皮厚,黑褐色,条形块状开裂,小枝近于对生。叶对生,冬季凋落。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子房下位,花柱棍棒形,核果球形,核骨质,无孔穴。毛梾为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果实含油量达27~38%,供食用或高级润滑油用;木材红褐色,美观,可作家具、车辆和农具等;叶和树皮可提取栲胶;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石缝中,为一种“四旁”绿化或水土保持树种。

山茱萸

产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 400~1500(~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伞形花序,有卵形总苞片4,厚纸质至革质,暗紫色,开花后脱落。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山茱萸的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味酸涩,性微温,为弥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四照花

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分布于海拔600~2200米的森林中。为落叶小乔木,高2~10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叶对生,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顶生球形头状花序,具有4枚白色至淡黄色卵形至卵状披针形的总苞片;花小,黄色。果为聚合果。四照花成熟的果实味甜多汁,俗称“山荔枝”,可以生食。又可为酿酒原料,花序极为美观,常引种为庭园观赏植物。

桃叶珊瑚

台湾及华南各省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为常绿小乔木,稀灌木状,树皮灰绿色。枝、叶均对生;叶厚革质,椭圆形,边缘有5~7对粗锯齿。花单性异株,呈顶生圆锥花序,花4数,子房下位。核果圆柱状,幼时绿色,成熟后鲜红色,常1~2年生果序同生于枝上。本种冬季有鲜红色的圆锥状果序及常绿叶片,可栽培作观赏植物。

青荚叶

广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的亚高山针叶林及常绿阔叶林下,性喜阴湿。日本也有分布。民间称“叶上珠”、“叶上花”、“大叶通草”。落叶灌木。叶纸质,卵形或卵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托叶线状分裂。花单性异株,常成伞形花序生于叶面的中脉上,稀生于小枝上部的叶腋,花3~5数。浆果由绿色至红色、黑色,有3~5分核。民间常将本种茎的髓部及果实作药用。

A.恩格勒将本科置于伞形花目(Umbelliflorae),介于八角枫科及嘉丽亚科之间。J.哈钦森则置于五加目(Analiales)中,位于八角枫科及蓝果树科之前。A.克朗奎斯特则认为应置于山茱萸目(Cornales)中,介于蓝果树科及嘉丽亚科之间。А.Л.塔赫塔江也置于山茱萸目中,但位于八角枫科及桃叶珊瑚科(Aucubaceae)之间。

对科下分类系统,有将本科分为2亚科,3亚科,4亚科等不同意见,还有人认为本科中的AucubaHelwingiaMastixia属可独立成科,称Aucubaceae、Helwingiaceae、Mastixiacea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2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