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mao leixing
[外文]:geomorphological type
具有共同形态特痒和成因的地貌单元。它们所组成的地貌分类系统,是地貌研究工作的基础。
发展简史人们很早已形成地貌类型的概念,并运用诸如山、丘陵、平原等词汇,这些都是单纯按形态特征划分的。近代地貌学诞生以后,按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仍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种方法,如德国A.彭克1894年的分类划分出平原、山崖、河谷、山地、凹地、洞穴等类型。但更多的学者采用形态成因原则分类,如美国W.M.戴维斯1884和1899年提出按构造、营力和时间形成地貌的三要素进行分类;苏联K.K.马尔科夫1929年提出按地形发育的3个基本要素(形态、成因和年龄),划分出侵蚀-大地构造地形、构造地形、刻蚀或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等类型;中国沈玉昌1958年按成因划分出构造地貌、侵蚀剥蚀的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火山地貌等 5个类型。按形态成因原则划分地貌类型的情况也很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特征就有许多不同的分类。而且,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除了内外营力外,还有它们所作用的实体──地表的组成物质,不同的组成物质往往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因此,有人提出根据形态标志、成因标志、物质组成标志和发展阶段、年龄标志等,进行综合分类。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近些年还出现了应用地貌类型。
种类目前流行的是形态成因分类,主要有构造地貌类型、气候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构造地貌类型,如 1:250万欧洲国际地貌图把全球划分为10种陆上大构造地貌单元和4种海底大构造地貌单元:
(1)相对稳定地盾,②相对稳定陆台,③微弱活动陆台边缘,④活动地盾造山带,⑤陆台边缘造山带,⑥年轻地槽边缘造山带,⑦火山,⑧边缘或山间拗陷,⑨陆台或陆台拗陷,⑩突起陆台上的堆积地形,水下陆缘,过渡带,洋底,大洋中部山脊。中国王乃梁把中国陆地划分为 4种断陷与拗陷平原和9种隆起的山地高原丘陵:
(1)燕山运动以来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②喜马拉雅第一幕运动以来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③喜马拉雅第二幕运动下沉占优势的平原,④喜马拉雅第一幕运动下沉、第二幕运动上升的平原,⑤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地,⑥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原,⑦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地和丘陵,⑧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⑨喜马拉雅运动大幅度上升的山地,⑩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盆地,燕山运动差异性升降、喜马拉雅运动上升为主的山地丘陵,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形成的熔岩台地和高原。(见构造地貌学)
气候地貌类型,如法国J.-L.-F.特里卡尔把全球划分为4个区(寒冷区、中纬度森林区、干旱区和湿热区)、13个带(冰川带、永久冻土的冰缘带、无永久冻土的冰缘带、第四纪冰缘带、无冬季冰冻的中纬度湿润森林带、冬季冰冻的中纬度湿润森林带、地中海型气候地貌带、草原和半干旱气候地貌带、有寒冷冬季的草原和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干草原气候地貌带、热带森林气候地貌带、有垂直地带性的高山地貌带)。(见气候地貌学)
动力地貌类型,如苏联А.И.斯皮里多诺夫划分出重力、坡流、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和冰冻、风成、喀斯特、生物、人为等10种外力成因地貌类型。(见动力地貌学)
在应用地貌类型中,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农业地貌类型(见应用地貌学)。(见彩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