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介绍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介绍,第1张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介绍

[拼音]:xingweizhuyi xinlixue

[外文]: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为J.B.华生。

基本观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现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A.P.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J.R.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有时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自己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取消了W.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因此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K.S.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其他早期行为主义者如E.霍尔特本人就是新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如W.S.亨特则断言意识就是环境,从而把意识的对象和意识的活动混为一谈了。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关于心理学的方法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L.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J.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E.L.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И.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关于行为的环境决定论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影响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那种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自30年代以来,他的一些后继人在 *** 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 *** 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行为主义在中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华生的著作《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都有中文译本。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的环境决定论比华生还极端,1921年他在美国发表《取消心理学上的本能说》一文。20~30年代他又在中国出版《人类的行为》、《行为主义的基础》等著作,还发表论文多篇,大力宣传行为主义,并通过观察鸡胚胎运动的发展,来证明其否认本能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把经过行为主义转介的条件反射学说作为重点,因而在心理学界造成把行为主义和巴甫洛夫学说混同起来的含糊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一度大力开展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学习,才澄清了这一方面的认识。

参考书目
  1. 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2. E.G.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 E. G. Boring, A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nd ed., Appleton-Century-Crofts, New York, 1950.)
  3. D.舒尔茨著,杨立能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D.Schultz,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logy,3rd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198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3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