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i'aixing
[外文]:white dwarf
一类低光度、高温度、高密度的简并态恒星。根据对200多颗双星中的白矮星的实测数据推算,其半径接近于行星,质量约为同光度主序星质量的1.5倍(根据简并电子气体理论推算出的无自转白矮星质量上限约为1.44个太阳质量),而密度高达105~107克/厘米3。典型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图1)。光谱观测表明,许多种光谱型中均有白矮星(图2),因而它们在赫罗图上占据着主星序左下方相当广阔的区域。在恒星光谱分类中用谱型前加字母 D来表示,并细分为许多次型,如DA──富氢的、DB──富氦的、DF──富钙的、DP──强磁场的……等等。对连续辐射和氢线线翼的圆偏振观测表明,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5~107高斯,这是与理论推算相符的。白矮星同新星和矮新星有密切的关系:许多新星和矮新星是双星,其中一个子星就是白矮星。这些新星和矮新星有一分钟到数十分钟的光度变化和X射线辐射,这可能同白矮星子星的脉动和物质吸积有关。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几种归宿之一:当恒星经过红巨星阶段发生大量质量损失后,剩下的质量若小于1.44个太阳质量(即昌德拉塞卡极限),这颗恒星便穿过主星序而演化成白矮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目前已观测到1,000颗以上的白矮星。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白矮星的总数约占全天恒星总数的3%,理论推算认为应占10%左右。在许多年老星团如毕星团中也发现了白矮星,这与目前的理论预言是相符的。白矮星具有很强的表面引力,因而很早就观测到了谱线的引力红移,从而为验证相对论提供了实测的数据。
参考文章
- 白矮星天文天体
- 现在到宇宙大爆炸后187亿年(白矮星——坍缩了的太阳)天文天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