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lixue yanjiu jigou
[外文]:Chinese research institutes in mechanics sciences
中国的力学研究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高等院校内设置的,侧重于同教学任务相结合(见中国力学教育);另一种是科学研究部门设置的,主要如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6年1月建立于北京,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现设有13个研究室,分别从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和等离子体动力学、海洋土力学、材料力学性能、力学测量技术和一些近代边缘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工程控制论、爆炸成型模型律和成型机理、关于d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塑性大应变的轴对称平面应力问题在金属硬化区的解法和一般性结果、上海地面沉降及其控制的研究、复合型断裂理论和断裂力学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气动激光和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地幔动力学、旋转分层流和水波、地球流体力学和宇宙气体动力学的某些基础研究等。所内的实验和测试设备主要有:激波风洞和炮风洞、超声速风洞、电弧加热器和电弧风洞、爆炸洞、水动力学实验室、轻气炮(材料动态实验用)、射流装置和激光发生器等。第一任所长钱学森,现任所长郑哲敏。
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原名为中国科学院士木建筑研究所,1963年改为现名。1984年改属国家地震局。设有强震观测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研究室、生命线工程抗震研究室、 冲击与振动研究室、 土动力学研究室、岩石力学研究组、复合材料研究组、大型振动设备研究组、振动实验研究室、 仪器研制室。 研究课题有:混凝土、硅酸盐、木材等建筑材料,各类工程结构和黄土基本性质,结构应力分析和振动冲击。后又开辟了中国地震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强震地震台网的建立,地面运动特征,场地影响和结构抗震理论的研究,建筑物抗震规范的制订,以及地震灾害的调查与经验总结等。第一任所长刘恢先,现任所长胡聿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1962年由原中南力学研究所改组而成。该所设有岩体力学研究室,土力学研究室,岩体动力学研究室,计算技术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岩体及土的动静基本力学性质和强度理论以及国家重点项目。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大冶铁矿南帮边坡稳定性,大跨度洞库围岩稳定性,强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衰减规律,上海地面沉降流变特性,二滩坝址岩体应力场研究。研制成围压为一万个大气压岩动高压三轴仪(1大气压=101325帕),电磁式土动三轴仪,热膨胀式刚性压力机,岩石扭转流变仪,(JDW-1)位移遥测仪、DSZ-500型土动三轴仪等。第一任所长陈宗基,现任所长袁建新。
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初建于1960年,1978年重建后设有五个课题组: 数理组、 化学驱油组、相态组、动物流体力学组和植物流体力学组。主要研究任务为石油渗流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生物流体力学。主要科研成果有多相渗流及驱油理论,双重孔隙介质中二相驱替理论,生物脏器的物理特征及生物渗流问题,多相渗流的微观和宏观研究,物理化学渗流的微观研究等。主要仪器设备有多功能显微电影装置,彩色显微录象设备,旋转粘度计,高压物性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现任室主任郭尚平。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1956年始建于无锡,原名为造船科学研究所。设有船舶阻力与推进研究室,船舶螺旋桨与空泡研究室,船舶 *** 纵性研究室,船舶耐波性与海洋工程研究室,船舶水下噪声研究室,船舶水动力学研究室,船舶大型(水面)结构研究室,船舶海洋环境(水压)模拟研究室等。研究中心在船型和阻力、推进器、 *** 纵性、耐波性、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有关海洋工程开发研究的项目有:单点系泊与早期生产系统,张力腿平台,平台管节点疲劳强度试验研究,平台安全性与裂纹扩展的监测等。主要实验室有船舶结构实验室、结构及材料实验室、船舶振动实验室、光d性实验室。实验设备有深水船模拖曳水池、冲击及振动水池、耐波性水池、 *** 纵性旋臂水池、 风洞、 空泡水筒、小空泡水筒等。第一任所长辛一心,现任所长顾懋祥。
中国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于1976年。主要任务是进行航空、航天飞行器及工业的气动力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下设四个研究所和一个工厂:低速气动力研究所、高速气动力研究所、 超高速气动研究所、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机械加工厂。主要设备有4×3米2、8×6米2低速风洞、0.6×0.6米2、1.2×1.2米2亚跨超声速风洞,φ0.5米高超声速风洞,φ0.6米、φ2米激波风洞,烧蚀风洞,电弧加热器和自由飞d道靶等。中心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于上海,所长钱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