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获表介绍

关于收获表介绍,第1张

关于收获表介绍

[拼音]:shouhuobiao

[外文]:yield table

按树种、龄级、地位质量和密度表达作业法相同的同龄林所能提供的木材产量和与材积有关的因子(株数、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等)数值的测树数表。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称之为生长过程表。是森林经理工作各项技术计算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收获表可查定林分的地位级、疏密度、蓄积量、生长量、出材量、自然死亡株数及间伐木株数,确定林分成熟年龄、抚育时间及合理间伐量和轮伐期,预测森林未来的生长量和收获量等。

概况

收获表最早由法国林学家R.A.F.德列奥米尔提出,到19世纪由G.L.哈尔蒂希、H.科塔和洪德斯哈根等加以完善。1847年俄国林学家A.P.瓦尔加斯·德·贝德马尔编制出这一时期最完善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他以土壤水分条件作为划分质量等级的特征,采用图解方法编表。20世纪初,俄国M.M.奥尔洛夫提出用树高与年龄划分地位级,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林分生长过程表。1919~1935年,A.B.秋林先后编出了松树、云杉、白桦、山杨等树种的通用林分生长过程表。

中国于1940年开始编制黔东清水江流域的一般杉木收获表。1954年,随着森林经理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各大林区都按统一方法编出了本林区主要树种的林分生长过程表。

种类及内容

收获表有 4种,以完满立木度、生长过程未受过任何为害的林分为对象编制的称标准收获表;以常见林分为对象、取大多数林分实际平均值编制的称经验收获表;用林分密度作为一个独立的变数编制的称可变密度收获表;为满足森林采伐利用需要,列有材种结构,并根据材种价格计算出的木材价值编制的称货币收获表。生产单位最常用的是标准收获表。表列项目繁简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和编表目的而不同。一般包括 3部分:

(1)活立木的各项测树因子平均值;

(2)自然枯损量或间伐利用量;

(3)总产量。

编表技术

编表的原始资料要在属于同一自然生长发育体系的林分中搜集,通常是在相同地位级(地位指数级)和相同林型的林分中设置标准地,以此作为收集编表数据的对象。分永久性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性标准地两类,实际编表工作中选用后者为多。固定性标准地设置从林分发生开始,到林木结束生长止,要花费数十年甚至百余年时间才能完成。在此定期重复实测各项测树因子,得到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准确生长量。临时性标准地,只进行一次调查使用,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收集到全部编表资料。编表用的临时性标准地均匀设置在从幼龄林到老龄林各个龄级的林分中。每个龄级( 5年或10年为一个龄级)设置2~3块标准地。在此选取标准木实测各项测树因子,计算出标准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疏密度、蓄积量等因子。

编表方法通常有 3种:

(1)图解法。以横坐标为自变量(年龄),纵坐标为因变量(胸径、树高、断面积等),把实测数据点绘在坐标图纸上,把各个数据点连成折线,在靠近折线各点间绘制一条平滑曲线,从曲线上即可查得相应年龄的测树因子平均值。此法简便,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带有主观因素。

(2)数式法。用一个或一组经验方程或理论方程表示因变量(各测树因子平均值)与自变量(年龄、地位级等)的关系,经验方程或理论方程的参数可以根据实测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演算推出。

(3)图解和数式并用法,即图解法与数式法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发展趋势

随着对森林经营强度的提高,用上述方法编制的收获表已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经营的需要。现开始研究建立反映林分密度、年龄、立地等级和经营措施与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方法编表,并已进一步发展为依据单株木生长建立的收获模型,以真实地反映各种因素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将各不同类型的资料综合起来,分析对各种森林经营措施,列出林分蓄积量和总生产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5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