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治理介绍

关于土地治理介绍,第1张

关于土地治理介绍

[拼音]:tudi zhili

[外文]:land reclamation

应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良土地不良性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以利于集约经营的过程。土地的整体性决定了土地治理措施的综合性。其要点包括:

(1)把土地资源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理。土地资源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求各要素间的相互协调,以维护生态平衡。

(2)把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和利用方式,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3)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生物措施需要工程措施养育,工程措施需要生物措施保护。

土地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侵蚀区土地治理

侵蚀主要表现为风蚀、水蚀和重力侵蚀(见土壤侵蚀、风力侵蚀)。干旱、半干旱土壤,经风蚀作用形成土壤沙化;水蚀与重力侵蚀常伴随在一起,引起水土流失,是丘陵山区土地治理的重点。要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因地制宜地确定生产方向,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同时要注意集中治理与连续治理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保治沟;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养生物,以生物保工程;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改土与培肥并举。此外还应搞好川地农田和坡地梯田的建设,并通过拦、蓄、引、提和发展井灌等措施,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逐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建设以旱作农业生产为主的基本农田,合理布设足够的防护林和草地。在长坡地可修建水平梯田,并大力植树种草,使梯田与林草坡结合。在水土流失的沟道,打坝淤地要根据干、支、毛沟等不同条件而采取不同的布设方式。侵蚀区综合治理的实施程序是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沟;先治毛沟、后治干沟(见水土保持、坝地)。

红黄壤区土地治理

主要是改善灌排条件和培肥土壤(见红壤、黄壤、冷浸田)。

盐渍区土地治理

主要是去盐、控制地下水位和培肥土壤,其中心环节是区域性水、盐运动的调控(见盐土、盐碱地排水)。

沙化区土地治理

主要是做好农、林、牧用地的合理安排,使地面有足够的植被覆盖。治理要以生物固沙为主,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对已发生流沙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各种固沙措施,将丘间片林与丘表灌草结合起来,实行以草定畜,适当减少并稳定沙地草场载畜量;同时建立适宜沙地草场的合理放牧、轮牧制度与保护制度。在宽旷河谷阶地,要因地制宜发展为牧业服务的种植业,建立人工饲料饲草基地,实行草田轮作。对受沙害的农田,要建立防护带、护田林网和封沙育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沙漠化土地,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引水拉沙、引洪灌淤和引水阻沙等措施(见风沙土、固沙林、水土保持牧业技术措施)。

沼泽区土地治理

开挖完整的排水系统,同时采取上蓄、中防、下泄的措施,给排水创造有利条件(见沼泽土、沼泽地排水)。

海涂治理

主要是围海造田。治理工程包括围海和造田两部分。围海主要是修筑防潮堤,防止潮汐浸渍。造田首先须通过堵港蓄淡、引用河水、打井提水或兴建水库等解决淡水水源问题。农田实行排灌分开、咸淡水分道;进行平整土地,种稻改良土壤。待土壤脱盐、地下水淡化后则可实行水旱轮作,加深熟化土层。同时种植田菁、苕子等绿肥作物,多施厩肥,并结合其他农业和水利措施,加速土壤脱盐和提高地力(见海涂排水)。

采矿土地治理

目的是把因采矿而被破坏失去使用价值的土地恢复生产力。主要是通过恢复适耕形态和减少表土可溶性、腐蚀性物质影响的措施,使土地重新为农业生产所利用,或作基本建设用地。复垦规划要作为采矿规划的重要内容,以使尾矿的排放和表土的保存有计划地进行,保证采矿后形成的地形能符合土地使用的基本要求。如在采矿之前把表层土壤堆存,可有利于复垦后尽快恢复耕作层。此外还应采取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加速土壤熟化,以及处理采矿后所形成的坑塘水面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58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