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祯农书介绍

关于王祯农书介绍,第1张

关于王祯农书介绍

[拼音]:Wang Zhen Nongshu

中国元代的综合性农书。作者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生卒年无可确考。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农书》37集本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明、清以来,刊本很多(见彩图)。1981年出版了经过整理、 校注的王毓瑚校本。

全书约13万余字。内容包括 3个部分:

(1)《农桑通诀》 6集,作为农业总论,体现了作者的农学思想体系。其中分别阐说农作的时宜、地宜、耕耙、播种、耘锄、施肥、灌溉、收获,以及饲育畜禽和养蚕等,内容虽大多采摘前人著述,但结合作者自己对南北方农业观察所得的体会,加以比较探讨,言之有物。

(2)《百谷谱》11集,为作物栽培各论,分述粮食作物、蔬菜、水果、林木的栽种技术。先叙说各种作物的名称、来源和文献记载,并摘录古代农书中有关的栽植方法。同时也介绍作者对各地作物栽培的观察心得,撰述简明,体例清楚。

(3)《农器图谱》20集,占全书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共分20门,附图280余幅,每项均有详细说明,包括释名、来源、构造和用法,并附以诗赋韵文,不仅记述了当时通用的农器,而且对有些已经失传的古代农具也绘出复原图,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在此以前的农书,所述多以黄河流域的经验技术为主,本书则因作者既熟悉北方农业生产,又因在南方数任地方官,故能比较南北异宜。二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如对圩田、围田、柜田、架田、梯田、涂田等多种农田形式和许多水利设施及工具的作用和效益都有所论述。三是能广泛介绍各种农具,这可称是本书最大特色。书中对传统的大小农具和新出现的农具逐一叙述,并能对它们的性能和效率加以比较,说明了作者不但是一位农学家,也是一位工艺学家。本书“田制门”后附录“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是在防火建筑和活字印刷方面的重要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5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