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介绍

关于草原介绍,第1张

关于草原介绍

[拼音]:caoyuan

[外文]:grassland

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积土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草原的特征植物为禾本科和类禾本科植物,有时杂类草及灌丛也占重要地位;特征动物为有蹄类和啮齿类。在人类干预以前,原生草原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45%。由于人类的耕作和放牧活动,面积日渐缩小,19世纪末叶以来,约稳定在22~25%之间。草原因开垦与沙漠化而减少的面积,不断因森林开辟为草地所补偿。世界草原资源的分布不平衡,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所占比重较大,欧洲最小(见表)。

“草地”为草原的组成单位。“草场”原为中国内蒙古割草地的俗称,与作为放牧地的牧场相对应。这些名词在中国也常作为草原的同义语用。此外,中国多山地区还常称非农田和林地以及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一定有动物生产)的山地为“草山” (见彩图),东北地区称天然草地为“草甸子”等。

类型

草原由大气、土壤、生物等因子的共同作用所形成。其中,大气温度和降水量占主导地位,对其他因子产生重大影响,并使草原生态系统发生特征性表现。现代多以水热组合模式来说明草原分布(图 1)。一般而言,地球上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纬度越低,海拔下降,则热量递增。水、热二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草地类型。某些林地在砍伐、火烧和垦殖以后,也可形成次生草地。主要的草原类型有下列几种。

热带草地

大致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30°以内的地带。年平均温度15~35℃,个别地区可达35~40℃;日照10~14小时/日;年降水量 600~1500毫米,80~90%的降水集中于雨季,夏季少雨而炎热,为明显旱季。根据降水、气温与相对湿度等不同的生态气候条件,又可分为下列各具不同生态特征的草地类型。

萨旺那(savanna)

源出印第安语。指干草原和热带雨林间的过渡地带。绵延于拉丁美洲、中部非洲、印度、东南亚、中国海南岛及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和少数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每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世界上最大的萨旺那草地为非洲的金合欢-高草萨旺那(图2)。树高达3~15米,普遍散生或丛生,呈平顶状,草丛高达1.5~4.5米。其植被常随干旱程度加重而依次演变为高草 -丛生禾草萨旺那和短草-丛生禾草萨旺那;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时,就演变为荒漠。这一类草地在中国海南岛仅有小面积分布,其主要草本植物为禾本科黍属和臂形草属。萨旺那的干草产量约为10000~50000千克/公顷,是世界上重要的养牛基地之一,并可饲养骆驼和山羊。此外,大型野生动物如非洲的长颈鹿、斑马和澳大利亚的袋鼠等也是这一类草地的重要资源。非洲萨旺那由于水道两侧密灌丛中栖居采采蝇而影响它的充分利用。白蚁的大量孳生也对草地有破坏作用(图3);但它同时也可清除倒伏树木,加速草地能量与矿物质的转化,有益于生态平衡。

热带次生草地

热带森林被清除后所形成的草地。其牧草成分复杂,禾草大多植株高大,易老化,难以充分利用。经施用磷肥和微量元素钼以后,可播种豆科植物,建成丰产草地。如澳大利亚用豆科牧草改良的热带草原,已成为世界重要肉牛基地之一。

卡帕拉(chaparral)

源出西班牙语,意为常绿橡树,后用以泛指一切炎热、干燥地区的硬叶常绿灌丛。也有人将其归属萨旺那类型。分布于墨西哥及美国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南部、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南非和智利部分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200~700毫米,每年有一明显旱季。在中美地区,以牧豆树、金合欢灌丛、栎属植物及小型的松、桧疏林为主,间生高大禾草及杂类草(图4);在澳大利亚则主要为桉树疏林构成的疏林草地,称为马利。其干草产量600~2500千克/公顷。以春秋放牧为宜,也可长年放牧。野生马鹿、白尾鹿为本区特色动物。

温带草地

处于热带草地与冻原之间,是世界草原面积的最大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主要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约分布于南、北纬20°~55°之间,绵延数千公里。其中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斯太普(steppes)

源出斯洛伐克语,指地势平坦开阔、排水良好、春季无水漫现象、以禾草草本植被为主的地区。也称欧亚大草原或干草原。从欧洲的乌克兰西南部,沿里海、亚速海,东经哈萨克斯坦,直到西伯利亚西部的阿尔泰山、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西部。夏季干旱,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具明显季节性。旱季常有焚风,降水年变率大,常发生严重旱灾。植被以中、旱生禾本科植物如针茅、冰草、雀麦等为主,并杂有藜科和菊科植物。其南部随气候干旱程度增加而逐渐变为蒿属-禾草草地及蒿属灌丛草地。干草产量385~3750千克/公顷。特征动物以驴、马、山羊、绵羊及羚羊等大型有蹄类为主,它们适于长途迁徙,随季节变化逐水草为生。其中由于家畜的大量增长,大型有蹄类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多种啮齿类动物则大量繁衍。蝗虫是本类草地的特征昆虫。由于过渡放牧和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出现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和动植物种类简化、有蹄类动物体重下降的趋势。

潘帕斯(pampas)

也称南美大草原。源出奇楚亚人(南美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一支)语,意指平坦、广阔,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地区。现泛指从大西洋海岸到安第斯山脉的广大地区。大部分布在阿根廷境内,约占阿根廷总面积的23%。气候温和,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植被以大型丛生禾草居多。特征植物为蒲苇。特征景观为丛生小乔木呈小岛状分布于广大草原。据此,也有人将其归入萨旺那。潘帕斯土层深厚,有良好的天然放牧地,为传统的印第安人养牛基地。

普列利(prairie)

也称北美大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禾草草地。从加拿大南部直达墨西哥中部;东起美国伊利诺伊州西部和俄克拉何马州的落叶林西缘,西至落基山脉。为世界上草原经营现代化、生产效率最高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可分为:

(1)高草区。或称高草普列利。包括从加拿大到墨西哥湾的广大地区。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年蒸发量1500~1900毫米,生长季4~9个月,常有大风和高温。其草丛高度可达1.5~2 米。特征植物主要为小须芒草和大须芒草。在干旱地区则多为中草,如蓝茎冰草、针茅等。干草产量为2470~7400千克/公顷。但高草的营养价值较差,且植株高大,不适于绵羊和犊牛放牧。高草普列利经长期开垦后,现多已变为高产的玉米带,对美国的畜牧业发展起支柱作用。

(2)低草区。或称低草普列利。从落基山山麓地带向东延伸,在西经100°与高草普列利相连;北自加拿大南至新墨西哥州与德克萨斯州中部,然后过渡到荒漠-禾草区。年降水量250~650毫米,大部分布于4~9月。天然植被以格兰马草、野牛草为主。干草产量可达1700千克/公顷。耐牧性比高草区强。在南部可全年放牧;中部可放牧8~10个月;北部可放牧4~8个月。

(3)荒漠-禾草区。分布于低草普列利南侧,从美国西南部延伸至墨西哥北部。海拔在1300米以下。年降水量仅250~500毫米,50~70%降于晚夏,而年蒸发量一般为2000毫米。植物根系广泛分布于土壤表层。天然植被变化大,主要禾草为黑格兰马草;主要灌木为牧豆树、金合欢、桧属的小针叶树等。干草产量600~2500千克/公顷。可全年放牧;但灌木常因多刺而不易被家畜利用。

维尔德(velds)

或称南非草原。源出荷兰语,指各种类型的南非开阔地带。在某些地区与非洲萨旺那有所重复。降水较少而温度偏高。除个别地区外,年降水量多在380~760毫米之间,年变率可达40%,每隔3~4年就发生1次旱灾。最冷月(7月)温度为7~16℃,最热月(1月)可达18~27℃,日照时数可达可照时数的60~80%,干旱景观突出。地面剥蚀较严重,除少数地区外,一般土层薄而贫瘠。因地势可分3区:海拔大多在1200~1800之间的高位维尔德分布于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等地区,其特征植物为孔颖草。海拔在600~1200 米之间的中位维尔德分布于好望角与纳米比亚,植被以耐火植物和高大的多年生禾草及杂类草为主。海拔在150~600米之间的低位维尔德主要分布于瑞斯瓦尔、斯威士兰及赞比亚的东南部,其植被在较高地区为金合欢等集团树丛与孔颖草草地相间分布,在低地则孔颖草为细草皮草、大戟科植物及其他肉质植物所取代。维尔德的动物资源丰富,有狮、豹、象、长颈鹿、河马、大羚羊、紫貂以及多种鸟类等。

冻原(tundra)

泛指大约北纬65°以北与北极相毗连的地带和海拔在森林线以上、有永久冻土层的地带。包括:

(1)极地冻原,全年仅2~3个月为零上气温,仅夏季有短暂日照。植被在生境较适宜条件下有柳灌丛以及以禾草与莎草科草类组成的草甸和矮半灌丛等,生境较差地区则仅生长地衣和藓类;居留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候鸟栖息。

(2)高山冻原。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可达20℃,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降水频繁而量小,且多为雪。阳坡多生长莎草科苔草属的几个种和嵩草属,蓼科的珠芽蓼和羊茅、早熟禾等小型禾草,以及以金露梅、锦鸡儿等为主的灌丛;阴坡则为以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杯腺柳等为主的灌丛。灌丛下的苔藓层可厚达30~40厘米,对涵养水源、调节地温有重要作用,是植被地下部分的主要生存环境。年生物量一般仅为400克/米2。居留动物除牦牛、藏系绵羊等家畜外,多为啮齿类动物。中国的青藏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冻原生态系统。(见彩图)

荒漠灌丛草地

因地带性差异,可分为:

(1)冷荒漠灌丛草地。分布在北纬35°附近,从里海以东的卡拉库姆沙漠,经克孜尔库姆沙漠,沿斯太普南缘、中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柴达木荒漠直到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0℃以上年积温在5000℃以下,常有大风。植被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如梭梭、沙拐枣、猪毛菜属等。产草量一般为 400~1500千克/公顷。家畜以骆驼、山羊为主,也有少量蒙古绵羊及哈萨克绵羊。野生动物以啮齿类动物最普遍,有蹄类动物有黄羊、野驴等。蜥蜴和蛇是本类草地特色动物之一 (见彩图)。 ②热荒漠灌丛草地。大多分布于赤道两侧的热带、亚热带。世界上最大的热荒漠灌丛分布于非洲西海岸东经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到印度次大陆的塔尔沙漠一带。在南半球有澳大利亚的中部沙漠。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0℃以上年积温为7000~8000℃,气温高且极干燥,仅有稀疏的灌丛和肉质植物,草本短命植物只能在雨季生长。特征动物为骆驼和山羊,近萨旺那的边缘地区才能饲养绵羊和牛。饲养方式为大范围游牧。

林间草地

森林内部及其周围零星旷地上的草地。其中温带林间草地可作为某一放牧系统的补充草地;热带林间草地因热带雨林密度大,树种混杂,只在林缘地带和树木较稀疏处才能放牧。

中国草原概况及分区

概貌

中国草原面积约31908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6%,其中可利用面积为2243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从大兴安岭起,经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缘,至横断山脉划一斜线,线以西为草原集中分布区,以东为农耕区(其间约有草地440万公顷)。中国重要的饲用植物不下6000种,占世界主要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种类的85%以上。中国草原上养育的各种家畜(不包括猪)量占全国1/3以上,其中有多种著名畜种,如三河马、新疆细毛羊、伊犁马、西藏羊、沙毛山羊及阿拉善骆驼等。

类型

中国的草原类型复杂。荒漠草地类与半荒漠草地类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多属冷荒漠类型。斯太普类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陕西北部,为地带性欧亚大草原的一部分。湿润草地类分布于斯太普与森林草地的过渡地带,其阴坡可天然成林,阳坡则为灌木、高大杂类草及禾草。温带森林草地类多为森林退出后的次生草地,其中包括林间草地,分布于从东北到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热带与亚热带森林草地类分布于东南沿海及云贵高原的南部低地。萨旺那草地类分布于海南及云南少数地区。冻原(高山)草地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森林线高度以上的山地。亚高山草地类则为高山草地与森林草地的过渡类型,面积不大但生产能力甚高。

分区

按照草地类型及其生产特点,中国草原可分为7个区域(图5)。

(1)西北干旱荒漠哈萨克-蒙古系家畜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可利用的草原面积约比耕地面积大7倍,居全国各区之首。干草产量40~500千克/公顷。为中国主要的哈萨克羊、山羊、骆驼产区。在较湿润的中部地带,三叶草、鸭茅等生长茂盛,著名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都在此育成。

(2)东北森林草原蒙古系家畜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可利用的草原面积略大于耕地面积。干草产量约4000~7500千克 /公顷。特征植物以羊草为主,其他有无芒雀麦、披碱草、草木犀、各种野豌豆和菊科杂类草等。为黄牛、蒙古羊的主要产区。

(3)华北落叶阔叶林黄牛、绵羊区。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黄淮平原等地区,草地约为耕地面积的37%。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其特征植物为辽东栎、榆树等,多数温带中生牧草也能生长。鲁西牛、南阳牛和寒羊等均产此区。

(4)华中常绿-落叶阔叶林黄牛、水牛区。大体相当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流域地区,包括若干山地及湖、海滩涂草地。可利用的草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的74%。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海拔 800米以下地区夏季常有伏旱。适宜多种中生牧草的生长。本区为黄牛、水牛交叉地带;因多灌木,也为山羊适宜区,山地可养绵羊和肉牛。

(5)华南常绿阔叶林水牛、山羊区。包括南岭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地区。可利用的草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的84%。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特征植物为芒、铺地黍、山蚂蝗、栲树、桂木等。为肉牛、山羊和鹅等的适宜区。

(6)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林山羊、黄牛区。以云贵高原为主体。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的1.77倍。年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左右。特征树种为栲树、鹅掌楸、厚朴等。较优良的野生牧草达 200多种,栽培较多的有白三叶草、红三叶草、黑麦草等。黄牛、山羊和半细毛羊都宜生存。

(7)青藏高原藏系家畜区。包括青藏高原的全部。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的 130倍。是中国畜牧业中比重最大的地区。特征植物为头花杜鹃、金露梅、柳等高寒灌丛以及短草草类如高山嵩草、西藏嵩草等。特征家畜为牦牛和藏羊。

草原生产现状

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草原生产现状可分为4种类型:

(1)以人工、半人工草地为主干,能较全面组织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从而取得较高生产水平的国家,如新西兰、英国、爱尔兰、瑞士、荷兰、丹麦、联邦德国和挪威等。森林已被改造为优质的人工、半人工草地,并通过采用良种牧草与良种家畜,建立优化生产流程模型;此外,来自工业部门的化肥、农药和动力、机械等物质技术的投入量也较大。每公顷草地一般可收获300~450个畜产品单位(见草原管理),多的可达900个。 ②以天然草地为主,对人工草地和栽培饲料也给予一定支持的国家,如美国、苏联、加拿大等。每公顷草地约可生产45~75个畜产品单位。

(3)以天然草地为饲养基地,外源支持较少,但管理较先进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每公顷草地约可生产20个畜产品单位。

(4)完全依靠天然草地或对草原投资较少的国家,如蒙古、阿富汗、毛里塔尼亚、索马里、阿根廷和乌拉圭等。每公顷草地生产不到1个畜产品单位。 中国处于第3类和第4类之间,生产能力约为每公顷草地5个畜产品单位。

此外,草原作为非畜牧基地的用途日益受到重视。如作为森林经营的副业,利用林间隙地放牧家畜;作为水土保持者,草丛覆盖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作为自然保护区,用以保护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品种资源等(见草原生态系统)。

参考书目
  1. L. A. Stoddart, A. D. Smith, T. B. Box, Range management,3rd ed., McGraw-Hill Book Co., New York,1975.

参考文章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6篇700字读后感作文
  • 呼伦贝尔草原(HulunBuirCaoyuan)中国地理
  • 什么是草原和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
  •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XilinGolGrass-landReserve)中国地理
  • 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安全
  • 草原红牛的简单介绍牛
  • 萨雅克北哈萨克斯坦草原与群湖建筑与名胜
  • 草原鸡和土鸡防疫注意事项鸡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5篇700、800、900、1500字读后感作文
  • 草原法第二十一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法律释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6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