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热风介绍

关于干热风介绍,第1张

关于干热风介绍

[拼音]:ganrefeng

[外文]:dry-hot wind

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气象条件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是大气干旱的一种。又称旱风、干旱风。

为害

伴随干热风的高温、低湿和一定的风速可使植物蒸腾作用加强,在根系吸水力不能适应时导致植株水分收支失调。高温低湿环境还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光合作用中断;破坏植物细胞的透性,影响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使子粒灌浆速率减慢。高温还可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及有毒的中间代谢物质积累过多,使植株死亡。主要的为害对象是小麦,对稻、豌豆也时有影响;在抽穗到乳热末期较易受害。小麦受害表现为叶片和茎黄白或青枯,颖壳变白,芒尖干枯或炸芒,子粒干瘪,腹沟深,千粒重下降。水稻受害后穗灰白色,秕粒增加,甚至全穗枯死,不结实。豌豆受害后花、荚干枯,脱落。在中国,为害区域以淮河、秦岭、祁连山、阿尔金山为南沿,长城、阴山、贺兰山、龙首山、阿尔泰山为北沿,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大部及部分华东地区。为害季节集中于5~7月间,平均10年内有1~2年的重害年。受害面积可达 2亿亩以上。受害的小麦千粒重轻则下降 1~3克,重则下降5~6克,减产幅度达3~20%。

类型

按发生特点可分 3类:

(1)高温低湿型。表现为大气高温干旱,地面一般刮西南风或偏南风,造成小麦枯熟、瘪粒,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的干热风类型。

(2)雨后青枯型。表现为小雨后猛晴,高温低湿,使灌浆中后期的小麦青枯,主要发生于甘肃、宁夏等地。

(3)旱风型。表现为空气湿度低,日最高温度不太高,一般在30℃以下,风速较大,风向西北或西南,造成小麦瘪粒,多见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

指标

各地干热风指标大体相近,略有不同,不同作物的指标也有差异。高温低湿型的指标一般为: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2米/秒为轻干热风日;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14时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25%,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3米/秒为重干热风日。雨后青枯型为: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 1次小雨过程,雨量小于或等于10毫米,雨后猛晴,3天内有1天以上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相对湿度较低,有1天风速大于或等于3级。

成因及影响因素

春末夏初雨季到来之前的干旱季节,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是干热风发生的气候背景。在中国,当极地大陆冷空气南下,进入华北地区时,气流下沉,增温变性,加以地处高压后部,地面吹西南风,就形成华北地区的干热风天气。干热风也可由热带大陆暖空气入侵形成。青藏高原至新疆、内蒙古地区高空为一暖脊,同时副热带高压伸向江南,暖平流较强,地面为一热低压,这些条件使河西地面上空气压形成北高南低形势,就在低压区北部出现又干又热的偏东风,形成河西地区的干热风。

影响干热风的因素除天气、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地形、土质、作物生育期和生育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地形可以加强或削弱干热风的强度。保水能力差的砂质土和土层浅薄的丘陵地,在土壤干旱情况下容易受害。小麦乳熟期以前植株生活力强,受害轻;乳熟中后期受害重;生育前期降水过多,根系分布层浅,或春季干旱植株发育不良时,抗干热风能力差。锈病等植物病害破坏植物组织,加剧植株蒸腾失水,可以加重干热为害。

防御措施

(1)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在重为害区,要把抗干热风作为小麦育种目标之一。北方麦区早熟品种可减少或避开干热风的为害。

(2)利用综合农业措施,如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扩大灌溉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林农间作等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可提高农田抗灾能力。调整农业结构、作物比例、种植制度也有助于减少为害。

(3)在干热风常发生地区可采用氯化钙浸种;小麦灌浆期,宜在热风出现前浇麦黄水和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水、石油助长剂等防御干热风为害。

参考文章

  • 小麦干热风害粮食作物
  • 小麦干热风防御措施粮食作物
  • 小麦后期注意防干热风粮食作物
  • 中国的干热风(dry—hotwind of China)中国地理
  • 如何减轻小麦干热风的危害粮食作物
  • 如何防御小麦干热风粮食作物
  • 小麦干热风及其预防措施粮食作物
  • 小麦干热风的发生与防御粮食作物
  •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粮食作物
  • 小麦干热风发生与防治粮食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66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