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anyinglidao Heshigu
[外文]:TMI Accident
1979年3月28日凌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东南16公里处的三英里岛核电站 2号反应堆发生的一次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导致电站周围80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这是人类发展核电以来第一次引起世人注目的核电站事故。
事故概况事故起因于一台给水泵跳闸导致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中断,由此引起反应堆冷却水温度升高,使一回路压力上升,顶开了稳压器顶部的泄压阀,蒸汽和水通过泄压管道流出。当压力下降到原先整定的复位压力时,泄压阀失灵卡住未能关闭。此时两台高压注入泵自动起动并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由于运行人员判断失误,关掉了一台泵并减少了另一台泵流量,造成反应堆失水,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开始形成汽泡。上午4时11分水流入了安全壳大厅的存水槽。5时以后不久,由于冷却水已沸腾,4台主冷却剂泵开始振动,运行人员又先后将这4台泵停运,停止了冷却水通过堆心的强迫流动。直到6时22分才将泄压阀前的截止阀关上,失水是停止了,并且压力开始上升,但损坏仍在继续中。8时26分,运行人员重新投入高压注入泵,大约到10时30分,堆心才重新完全淹没。
在反应堆开始失水以后,安全壳内辐照水平开始增高。6时30分以后,电厂内一些区域辐照水平也增高。7时以后,电站进入全面紧急状态。下午1时50分,发生了一次氯气爆炸。在随后几天内,由于信息的混乱和看法不一,对要采取的应急行动达不成一致意见。整个事故一直延续到4月2日早晨才宣告得到控制。4月4日才取消所有的戒严令。而到4月27日才重新建立稳定条件。
事故后的去污工作于1979年4月开始。1982年开始着手拆除损坏的反应堆,1987年初完成。之后又执行一项将拆下的放射性废器材监测存放的计划,两年后把拆下的废物运离厂址,并对放射性废水进行最终处置。
事故后果由于在事故期间相当长时间堆心失水外露,部分堆心中温度曾高达1900~2200℃,堆心严重损坏,大量裂变产物释放到一回路系统,并接着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电厂环境。在反应堆厂房积存的废水总量约为2.5×103立方米,放射性核素储量约为4.4×105居里,主要为137Cs和131I。辅助厂房内积存的废水总量约为2.2×103立方米。
当放射性废水流到反应堆厂房内时,惰性气体即由水中析出而进入安全壳大气。在事故开始后第 3天对大气采样表明,安全壳大气中放射性总储量约为1.3×106居里。虽然在处理事故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措施以减少向环境的释放,在整个事故应急期间(事故发生后第一周),还是向环境释放了约 2.5×106居里的惰性气体和约7.5居里131I。此后,又通过电站通风口释放出约 7居里131I。因而131I的事故总释放量约为14居里。事故后几年内,仍不断有少量的气态流出物释放到环境中。表1列出各年的释放量。
在三英里岛事故中,有3名工作人员因在事故期间进入辅助厂房受到过量照射。他们所受剂量分别是3.9、4.1和4.3雷姆。对三英里岛事故后的辐照量,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在1981年3月预计将会造成2000~8000人-雷姆的职业照射,而于 1984年10月又修订为13000~46000人-雷姆的职业照射。表2列出了在事故后几年工作中所造成的职业照射剂量。
对公众的照射,估计在事故的应急期间(3月27日至4月7日),电厂附近50英里范围内所受到的集体剂量约为3300人-雷姆,个人平均剂量(全身)为1.5毫雷姆。厂外任何个人最大剂量估计会小于 100毫雷姆。在此以后,虽仍有气态放射性释放,但对公众造成的影响很小。估计1981年和1982年所造成的集体剂量只分别为0.22和0.59人-雷姆。
三英里岛事故的原因虽然是由于设备事故引起的,但其根本原因是运行人员的误 *** 作。通过这一事故,暴露出在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又暴露出在制定和执行应急计划上的严重缺陷。三英里岛事故的放射性后果虽不太严重,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生活、社会舆论和世界核能利用的发展都曾带来重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