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nguang cailiao gongye fazhanshi
[外文]:history of photographic material industry
感光材料工业原指生产卤化银感光材料及其原材料、支持体、各种补加剂和冲洗药物的精细化学工业体系。近年来,由于非银感光材料的迅速发展,感光材料工业增添了很多新内容。大多数非银感光材料对可见光并不敏感,而对紫外线、电子束或热辐射等敏感,使得感光材料工业的范围不断地扩大,进而形成了信息记录材料工业。
工业诞生1871年,英国人R.L.马多克斯发明了溴化银感光干版。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创办了照相干版和胶片制造厂,即今日的伊斯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的前身,标志着近代感光材料工业的诞生。该公司于1888年开始生产照相胶片和胶卷,开辟了业余摄影的广阔市场。1898年开始生产电影胶片,1913年开始生产医用X射线胶片,形成了应用感光材料的新领域。1935年,柯达公司首先研制成外偶彩色反转片Kodachrome;次年,德国阿克发公司(创立于1893年)研制成内偶彩色反转片。从此,感光材料工业进入了获得彩色画面的新时代。1944年,柯达公司开始使用醋酸纤维素制得安全片基。
20世纪50年代初,挤压涂布工艺的发明,实现了生产工艺的巨大革新,涂布车速从每分钟数米提高到上百米,并且可以一次涂布3~7层,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均大大提高。60年代初,涂塑纸基研制成功,它逐渐取代了钡底纸基,给冲洗工艺带来了巨大变革。高温、快速、自动化和无污染的冲洗工艺取得了很大进展。1947年,美国波拉罗伊德公司根据公司创始人E.H.兰德博士的发明,生产了一步成像的黑白感光材料;1963年,又将彩色一步成像感光材料投入市场,在感光材料工业中别树一帜。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的银漂法彩色透明片和相纸以其颜色鲜艳和画面稳定著称于世。
在此期间,非银感光材料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市场。1950年美国施乐公司生产了第一台静电复印机,使静电复印技术得到实际应用。1958年,柯达公司生产了感光树脂──聚乙烯基月桂酸酯,作为一种光刻胶,首先在印刷制版和石印技术方面得到应用。
高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感光材料,特别是彩色感光材料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在感光度方面更是如此;彩色负片由过去的ISΟ50提高到 ISΟ100。1973年,柯达公司生产了 Ⅱ型彩色底片,在彩色还原、画面质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提高。1976年,富士照相胶片公司生产了FⅡ-400彩色胶片,80年代以来,柯达VR1000,富士HR1600,柯尼卡SR3200相继投入市场,又使彩色胶片达到超高感光度的水平。
中国简况中国1948年曾在原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过少量黑白电影正片。1949年以后在天津、上海、厦门、汕头等地分别成立作坊式的工厂进行黑白相纸、干版的少量生产。50年代后期,在保定市兴建了化学工业部第一胶片厂,并于1965年投产。这是中国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同时,天津、上海、厦门、汕头四厂也开始扩大和实现机械化。到1964年以后,中国已可以生产系列的黑白电影负片、黑白电影正片、民用业余摄影用黑白胶卷、黑白相纸和医用 X射线胶片等;也曾试制过彩色电影正片等。60年代后期,又在南阳、无锡、青岛、辽源和丹东等地建立了一些中小型的感光材料厂,同时感光材料用的各种原材料也实现了国产化。至此,中国的感光材料工业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 参考书目
- K.I.雅各布森、R.E.雅各布森著,石俊英等译:《成像过程的机理和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K.I.Jacobson and R.E.Jacobson,Imaging System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Established and New Photosensitive Processes,Focal Press,London,1976.)友田冝忠著:《写真科学》,通商産業研究社,東京,198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