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a
[外文]:sodium
元素符号Na,银白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属IA族,原子序数11,原子量22.98977,较低温度下为密排六方晶体,较高温度下为体心立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1。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得几滴金属钠。因钠是由碱(拉丁文soda)中提取,所以命名为 sodium。1890年英国人卡斯特纳(H.Y.Castner)在英国建厂,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生产金属钠。1921年美国人东斯 (J.C.Downs)研究成功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并于1925年投产,使金属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1940年前后,随着生产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的用钠量急剧增加,金属钠的产量也迅速增加。目前全世界金属钠的年产量约20万吨。
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以食盐(NaCl)的形态存在于海水、 盐湖之中。其他矿物有芒硝(Na2SO4)、天然碱(Na2CO3)等。中国的内蒙古、青海等地出产天然碱和芒硝。
性质和用途金属钠很柔软,室温下可用小刀切割。钠在空气中表面迅速氧化,失去光泽。120℃时燃烧,并产生浓的白色烟雾;低于 160℃和供氧不足时,生成氧化钠(Na2O);250~300℃下供氧充足时,生成过氧化钠(Na2O2)。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这种热可以熔化金属并点燃氢气,产生爆鸣。钠同氢在室温下不反应,200~350℃时反应生成氢化钠(NaH)。钠与CO2气体在室温下反应缓慢,但与干冰 (固体CO2)接触时立刻爆炸。钠与CO在250~340℃时反应,生成羰基钠[Na6(CO)6];在 600~850℃生成碳酸钠和碳化钠。
钠主要制成铅钠合金用于汽油抗爆剂四甲基铅或四乙基铅的生产。冶金工业中用金属钠作还原剂,制取钛、锆、铪、钽等金属,用钠量增长很快。钠用作铸造铝-硅合金的变质剂,使共晶体内的硅变成细小的纤维结构,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在化学工业中,钠用于制造氰化钠、过氧化钠、氢化钠和氨基钠等化合物,它们在冶金、制药、农药、印染工业中均有广泛的用途。金属钠在还原脂类制取脂肪醇的用量日益增加。钠和钠钾合金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好,中子吸收截面小,可以用作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的载热体。金属钠有很好的导电性,已被制成“钠电缆”,很有发展前途。钠的基本光谱线D1=5890┱,D2=5896┱,利用这种特性制造的钠灯,光电转化率高,发光量大,光线柔和,已广泛用于照明。此外,钠还是研究中的钠-硫电池的负极材料。
金属钠须保存在液体石蜡中,绝对不可与水接触。钠着火时,应使用干燥的碳酸钠、氯化钠、石棉灰等粉末灭火,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器和四氯化碳灭火器。处理残存的钠和钠渣时,应采用水蒸气,或水蒸气和氮气的混合气清洗。直接用水处理会引起爆炸。
电解制钠卡斯特纳法在 350℃下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NaOH)。1925年前,曾用此法大量生产金属钠,由于电解时在阳极生成的水,同电解质中的钠又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所以电流效率不超过50%;后为电解氯化钠法取代。
东斯法即电解氯化钠法,是目前工业上通用的方法(见熔盐电解)。虽然各种形式的钠电解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基本上沿用了东斯槽的结构形式(见图)。
东斯电解槽为钢制圆形壳体,内衬耐火砖,中间有一石墨阳极,周围为环状钢制带斜孔的阴极。阳极和阴极间隔有铁丝网或开孔的薄钢板制成的“隔膜”,使在阴极生成的钠不与阳极生成的氯气相遇。阳极和阴极间的间隙应保持在40~50毫米。钠从阴极析出后,因比重小于熔融电解质,沿阴极上浮,进入一个倒置环状的钠收集罩,并沿上升管进入收集罐中。上升管的温度控制在200℃左右,使在电解时与钠同时析出的钙在此管内结晶析出。上升管中装有定时转动的刮刀,将附在管壁上的钙刮下,返回熔体中,并发生Ca+2NaCl─→CaCl2+2Na反应,以增加钠的产量,保持电解质组成的稳定。氯气在阳极析出,从阳极室导出。通用的电解质组成(重量)为:CaCl258%,NaCl 42%; *** 作温度580~600℃,槽电压6~7伏,阴极电流密度为9600安/米2左右,电流效率可达80%以上。原料氯化钠无须经过除钙、镁和硫根等精制过程。制得的粗钠夹杂有氯化物、氧化物和钙,在液体石蜡保护下,加热至110~130℃,加压过滤,能除去大部分杂质;所得金属钠送铸钠机铸锭,包装。工业金属钠的纯度在99.6%以上,含钙<0.04%,含氯化物0.005%。将工业钠在0.1托、400℃下真空蒸馏,在氮或氩气保护下,可制取99.95%的高纯钠产品。
- 参考书目
- M.Sittig, Sodium; Its Manufacture, Propertiesand Uses,Reinhold,New York,1956.W.A.Hart & O.F.Beumel Jr.,The Chemistry of Lithium, Sodium,Potassium,Rubidium,Cesium and Francium, Pergamon, Oxford, 1973.
参考文章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