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ngle Gong
[外文]:Yongle Taoist Temple
在山西省芮城县城北龙泉村东侧。原在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县)。原址相传为唐代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第宅,称吕公祠。元太宗时敕升为宫,1244年毁于火。1252~1262年重建,称“大纯阳万寿宫”,后改称永乐宫。据宫中无极门门匾额墨书题记,结合实物与其他文献分析,4座殿堂的修建年代虽有先后,但布局、结构和细部工艺都出自当时官匠之手,应属元代官式建筑。1959年因旧址建造水库,移建现址,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面布局永乐宫沿南北向的中轴线布置 5座建筑: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丘祖殿(丘祖殿拆迁后未修复)。每座殿宇都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各殿之间有甬路相通。三清殿面阔7间,进深4间,是宫中主殿(见彩图)。前檐当中5间满装木槅扇,后檐仅当心间装板门,其余部分和东、西两面砌墙,内墙面绘制壁画。殿内仅后部明、次间设内柱8根,围成神坛,置三清神像和供器。纯阳殿仅用内柱4根,重阳殿用内柱6根,各殿平面布置不拘一格。
大木构造
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的抬梁式构架采用殿堂形制,下架用“明栿”,上架用“草栿”。外围柱都有明显的侧脚和生起,角柱直径大于平柱,加强了建筑重心的稳定性和四角刚度。三清殿、纯阳殿草栿梁架,出现瓜柱、角柱、柁墩和纤枋等构件,节点处理手法大为简化。三清殿和无极门的外柱比例瘦长,明间柱高超过间宽,继承了金代建筑用柱的传统。重阳殿采用厅堂型构架。
三清殿、纯阳殿的外檐用六铺作单抄二昂斗栱,五等材;无极门和重阳殿外檐用五铺作单抄单昂斗栱,六等材。斗栱用材较《营造法式》规定减小两至三等,说明斗栱的结构功能已出现退化迹象。但栱、昂、升、斗的工艺制作却极工整,斗栱的形制和比例仍然同《营造法式》制度接近。纯阳殿柱头斗栱自第一昂以上均加宽了尺度,后尾出现了菊花头和六分头,并绘出“假上昂”;重阳殿外檐斗栱后尾起“秤杆”可视为明代“镏金斗栱”的雏形。
建筑装饰
三清殿和纯阳殿的藻井、天花和内檐装修相当考究。例如三清殿有藻井六口,分圆形和斗八两种做法,均用繁密精致的斗栱攒聚而成,顶板上雕蟠龙,是元代小木作精品。
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的建筑彩画,以三清殿的最为精美,纯阳殿的次之。三清殿内檐彩画,不做油灰地仗,画作采用“勾填法”,先以墨线勾勒图案轮廓,然后填染颜色。如丁栿和四椽栿,枋心以繁丽的花卉或锦纹铺地,上画各种姿态的龙凤;找头画旋花,青绿退晕,图案章法灵活自由。阑额彩画,采用泥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做法,找头画旋花,枋心画锦地,再将泥塑的行龙和牡丹花钉在阑额的画面上。栱眼壁画流云,泥塑金龙。斗栱上也使用彩画,题材以旋花瓣为主,间杂如意头、荷花和锦纹,颜色以青绿为主。天花板上箍子里面画三绿色盘龙,岔角画写生花卉,支条燕尾部已出现轱辘雏形。三清殿彩画以青绿色为主调,兼施金、红两色,大体上属于碾玉杂间装做法。它一方面继承宋代建筑彩画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若干变体和创新。其中以青绿色调为主的彩画到明清时期成了官式彩画的主流(见彩画作)。
永乐宫3座主要殿堂内部壁画都很精美,其中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是现存规模最宏伟、题材最丰富的元代壁画。画中人物形态生动,色彩和谐,技法和构图都达到很高水平。
参考文章
- 被完整搬迁过的艺术宝库永乐宫宗教永乐宫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