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ihu Liuyu guihua
[外文]:Taihu Lake Basin planning
太湖流域是长江最下游的以太湖为中心,以黄浦江为主要排水河道的一个支流水系。流域界西抵天目山和茅山山脉,北滨长江口,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见图),总面积36500km3。
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以春夏(5~7月)的梅雨和夏秋(8~10月)的台风雨为主,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地形总趋势为由西向东倾斜。流域西部为山区、 丘陵,中、 东部为平原、洼地,面积分别占全流域的22%和78%,其北、 东、 南三边均筑有江堤或海塘。山区高程一般200~500m;丘陵高程一般10~30m;平原高程一般4~8m,最低的如太湖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高程仅2.5~4m。区内主要水系有入太湖的苕溪、南溪水系,出太湖的黄浦江水系和连接长江与太湖的沿江水系等。流域平原由长江、钱塘江和太湖水系冲积形成。其特点是:
(1)湖泊众多,全区共分布大小湖泊189个,面积约3231km3,其中太湖面积达2460km3,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水深2~3m,容积44.3亿m3,是调节流域洪、枯水的中枢;
(2)水网密布,河道密度达3~4km/km3,河网纵横交织,与湖泊相互沟通,兼起蓄、泄作用;
(3)河道比降十分平缓,又受潮水顶托,泄水能力小,易成洪涝灾害,水位的变化对地区治理常有较大影响。1954年流域内发生20世纪以来最大洪水,嘉兴最高水位达4.38m,太湖东部淀泖区最高水位达4.2m,淹没农田785万亩,沿湖城市大部分进水。上海市主要受黄浦江潮位威胁,1949年以来市区曾3次进水。
太湖流域加上苏北的南通市,通称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流域内有上海市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1985年总人口3260万人,密度893人/km3;耕地2650余万亩,其中水田2100万亩;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13%,财政收入占1/6。流域内的上海港是中国最大港口。内河航道里程长达 13000km,1983年水运量达 1.73亿t。按单位国土面积的产值、财政收入和水运量等指标,均居全国之冠,被经济界誉为中国的“金三角”。
治理成就太湖流域开发治理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兴建过不少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见太湖水利史)。20世纪20年代,开始设置统管流域水利的机构,着手进行一些规划的编制。1927年太湖水利工程处提出《治理吴淞江初步计划》,并据此进行了吴淞江的局部整治。1931年由太湖水利委员会提出《太湖流域水利计划及实施大纲》。1949年后,流域内苏、浙、沪三省、市曾分别编制一些地方性规划,修建了一批工程;70年代开始进行整体规划,由水利电力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太湖流域管理局先后提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截至1985年,已经完成的主要工程有:
(1)开挖和拓浚了一批排水和引水河道,共600km,其中通长江的主要河道14条,通杭州湾的2条;
(2)兴建大型水库7座;
(3)兴建大型水闸25座和大型抽水站一座;
(4)整治和开发主要航线14条,长1320km。
存在问题(1)流域排水出路尚很不足,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与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极不相称;
(2)1949年以来水面被围500km3,有些是盲目围堵,形成水障;
(3)随着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剧增,而水资源不足,干旱年份,供需矛盾突出;
(4)城乡污水排放量每年已达36.5亿m3,大部未经处理,河湖污染日益严重;
(5)航道标准太低,需要拓浚;
(6)上海市防洪墙标准低,需要加高加固。
规划治理任务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航运、供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规划原则是: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适当分工,分期实施。规划方案考虑了各部门、各地区的主要要求,发挥各项工程的综合效益。由于太湖流域水文条件十分复杂,规划分析采取整体与分区、分区与分区逐步平衡的方法,进行协调。规划的工程措施包括疏导与控制两大类。总的布局是:在西部山区兴建水库,沿太湖周边修堤筑闸,控制洪水和调节水量,并以太湖作为全流域的调节中枢;在太湖的东、北、南三面,拓浚与新辟河道并兴建抽水站,疏通、扩大向长江、杭州湾排水通道,其中向北连接长江的河道,遇干旱年份兼有从长江引水的作用;在大中城市周围建设防洪保护圈,以重点保护各地经济中心的安全。上述布局,除西部山区7座大型水库已建成外,尚需安排11项骨干工程,即:
(1)加高加固环太湖大堤,长261.3km;
(2)扩大连接太湖至黄浦江的太浦河,长57.1km;
(3)开挖连接太湖北岸至长江的望虞河,长60.8km;
(4)续建向杭州湾排水的南排工程,包括4条干河;
(5)续建拦截浙西山洪入太湖的东苕溪导流工程;
(6)新建苏南太湖以西连接长江的湖西引排工程,包括干河 5条;
(7)新建无锡以北连接长江的武(进)澄(江)(无)锡引排工程,包括干河2条;
(8)挖通嘉兴以北向黄浦江排水的红旗塘,长26km;
(9)拓浚淀山湖出口拦路港工程,长8.7km;
(10)扩大湖州地区东北部向太浦河排水的北排通道工程;
(11)加高加固上海市防洪墙约 200km和新建苏州河口挡潮闸。
上述工程总计河道长度约454km,河口抽水站共7处,抽排水能力700m3/s。工程建成后,流域防洪可由现状的3~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上海市区防洪达到1000年一遇标准;全流域以长江作为第二水源,可引进大量较清洁水以补充工农业和环境用水;水运通航里程延长,通航标准提高,整个流域的环境条件将可得到根本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