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抬梁式构架?

什么是抬梁式构架?,第1张

什么是抬梁式构架?

[拼音]:tailiangshi goujia

[外文]:post-and-lintel construction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宋代抬梁式构架

根据《营造法式》作如下介绍:

(1)形制。殿堂型构架内、外柱同高,柱头以上为一水平铺作层,再上即为贯通整个房屋进深方向,随屋面坡度叠架的梁。厅堂型构架内柱升高,没有贯穿整幢房屋进深方向的大梁,在柱间使用较短的梁叠架起来。

(2)柱。大多加工成梭形,外檐四周的柱子带有生起和侧脚。

(3)梁。露明的梁称为明栿,被天花遮住的梁称为草栿,明栿有的加工成月梁形式。按每根梁长度和位置的不同称谓,如檐栿、乳栿、平梁、劄牵等。梁的长度以椽架来衡量,一椽架即指一条架在两之上的椽子的水平长度,一般梁的长度为几个椽架的长度即称几椽檐栿,但两椽架长的梁在构架最上一层的称为平梁,在内外柱之间的称为乳栿,处于乳栿之上一椽架长的梁称为劄牵。

(4)铺作。在梁柱交点的斗栱形成铺作层,它既能加强构架的整体性,又能巧妙地吸收、传递来自不同方向的荷载,是抬梁式构架中起结构作用的重要部分。

清代抬梁式构架

根据清工部《工程做法》作如下介绍:

(1)形制。清官式建筑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建筑等级较高,多用斗栱。有的檐柱、内柱同高,上加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斗栱层,上承梁架,近似宋式殿堂构架,多数则近似宋式厅堂构架。大式也有不用斗栱的,用材较为粗壮。小式建筑规模小,不用斗栱,用料也较节省。但无论大式或小式建筑均无明栿、草栿的区别。

(2)柱。抬梁式构架中的柱子按位置定名。位于前、后檐最外一列柱子称为檐柱,位于山墙正中的柱子称为山柱,在建筑的纵中线上的内柱称为中柱,除中柱以外的内柱,均称金柱。从故宫现存建筑看,明代建筑柱子尚保留了侧脚、生起的作法,清代则很不明显。

(3)梁。每榀梁架中主要的梁,按本身所承托的檩数定称谓,例如上承九檩者称为九架梁,依次有八架梁、七架梁,直至三架梁。梁的长度以步架(即檩间水平距离)来计,九架梁者长八步架,七架梁者长六步架,六架梁者长五步架等。此外,还有几种次要的短梁,如檐柱与金柱间的梁,长仅一步架,在大式建筑中称桃尖梁,在小式建筑中称抱头梁。如果廊宽两步架,桃尖梁加长一倍,称双步梁;这时往往上面还有一道一步架长的短梁,称单步梁。各种类型的梁,截面高宽比,多近于6:5,或5:4,截面近于方形。

(4)斗栱。元代以后,梁、柱节点上的斗栱逐渐变小,与唐宋建筑中的斗栱相比,结构作用减弱,装饰性加强。到清代斗栱几乎蜕化为装饰性构件。




(5)其他。梁架中的叉手、托脚被取消,纵向的联系构件减少,襻间、串等被统一成檩、垫、枋三位一体的标准作法,称“一檩三件”。

抬梁式构架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28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