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什么?

韩非子是什么?,第1张

韩非子是什么?

[拼音]:Hanfeizi




韩非的著作集。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今传本正合其数。不过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从主张变革、反对复古的历史观出发,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写作必须以“功用”为目的。他的说理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阐述一个重要论点时,韩非经常使用类似归纳的方法,即先举论据,再作论证,最后得出合于逻辑的结论。例如《五蠹》,先提出上古、中古和近古历史发展的事实,说明“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继而转入本题:“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在作了这些充分的论证之后,即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后文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赏莫如厚而信”、“罚莫如重而必”等著名论点,也都是使用同样的论证方法得出的。




韩非的辩难之作也很有特色。他并不像荀子那样用“是不然”的断然口气,动辄否定论战的对方,而是从容、冷静地分析问题。对不同的意见,总是用“或曰”来提出异议,有时还连用几个“或曰”,客观地列举几种说法,引导读者共同进行分析。《难一》至《难四》诸篇,可作为这类辩难体的范例。韩非在论辩中,还善于运用逻辑上矛盾律的原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难势》),使对方进退失据。《诡使》、《六反》诸篇,可作为这种论辩方法的代表。

先秦后期散文,在议论中使用寓言故事以增强形象性和说服力,已成为一时风气。《韩非子》中的许多篇章,对寓言故事的运用已经进入自如的境地。《说林》、《内储说》、《外储说》就集中记录了大量的寓言故事。“郢书燕说”(《外储说左上》)、“守株待兔”(《五蠹》)等,更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典故。

今存《韩非子》版本以宋乾道刊本为最早。注本中较完备的有清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解》、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及周勋初等《韩非子校注》。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