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际是什么?

第三国际是什么?,第1张

第三国际是什么?

[拼音]:Di-san Guoji

[外文]:Third International

1919~1943年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正式名称为共产国际

建立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破产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欧美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在新的形势下,В.И.列宁亲自领导筹建新的国际组织。1918年11月,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发起在彼得格勒召开了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决定筹建第三国际。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8个共产党、共产主义小组和左派社会党的代表会议,发出了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邀请书。同年3月2~6日,在莫斯科举行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有欧、亚、美21个国家30多个政党和左派组织的52名代表参加。东方国家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中国工人组织的列席代表是刘绍周和张永奎。列宁主持大会并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大会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宣告共产国际正式成立。选出了由列宁等5人组成的执行局和以Г.E.季诺维也夫为主席的执行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

第三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先后参加第三国际的有7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党员数量达400多万人,其活动遍布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活动和作用

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和13次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它的活动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1)从1919年3月成立到1924年第 5次代表大会前为前期。这一时期,列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向,批判了K.考茨基等人超阶级的民主观,批判了以德国共产主义工人党和荷兰《论坛派》为代表的“左”倾思潮,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从1924年第5次代表大会到1935年第7次代表大会为中期。这时共产国际领导上“左”倾错误更加滋长。首先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出现相对稳定、革命走向低潮的形势作了错误估计,认为资本主义总危机将进一步加深,无产阶级革命将很快胜利,导致了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左”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其次,在统一战线策略上实行“左”倾关门主义,把社会民主党同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并加以排斥和打击。否认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拒绝与它们结成同盟。第三,把苏联党内反右倾斗争扩大到共产国际各国党内,使各国党的组织和工作遭到严重损失。这一时期也是领导人多次变动时期。1926年第三国际解除了季诺维也夫执委会主席职务,并取消了这一职务。1928年“六大”上选举Н.И.布哈林负责主持政治书记处的全部工作。1929年布哈林被解职。后由Б.Μ.莫洛托夫、О.Б.库西宁和И.А.皮亚特尼茨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负责第三国际的领导工作。1934年4月Г.季米特洛夫被选为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书记。1935年“七大”上,将政治书记处书记改为总书记,仍由季米特洛夫担任。

(3)从1935年第7次代表大会到1943年解散为后期。在季米特洛夫领导下,第三国际纠正了一些“左倾”错误,确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把苏联共产党的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倾向,对各国党内事务和各国革命干涉过多,使苏联共产党(布)和各国党之间关系不正常。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捍卫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支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帮助各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等方面,有过重大贡献。随着国际形势和各国共产党的成长,共产国际这种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甚至影响到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平等关系。为了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当时面临的反法西斯斗争,经多数国家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10日正式宣告解散。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