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yang minzu xueyuan
[外文]:Central Academy of National Minorities
中国一所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于1951年6月在北京建立。当时规定的任务是:
(1)为中国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干部;
(2)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介绍各民族的优良的历史文化。
学院创建初期有各民族学员 300多人。最先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和藏语文学习班,稍后开办了民族语言学习班。1952年建立了少数民族语文系,设蒙古、藏、维吾尔、壮、苗、瑶、布依等20多种语文专业。1953年夏建立了政治系,设有本科和专修科,学制为 2年。另外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预科,其中设有从小学到高中和中专的各类班级。各系、科主要招收边疆各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招收部分汉族学生,培养他们成为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
1952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决定建立研究部,研究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历史和民族情况。同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将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藏语、维吾尔语等专业部分师生、清华大学的社会系师生、燕京大学的民族系师生并入中央民族学院;同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部分民族语文和民族历史的研究人员也调进学院研究部和民族语文系,增强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
1956年秋建立历史系,设民族历史和民族学两个专业,学制 5年。接着增设了民族学研究生班。1959年,建立了艺术系,包括舞蹈、音乐和美术 3个学科。1963年建立汉语言文学系,学制为 4年。1972年在政治系干部轮训班的基础上建立干部轮训部。前期招收公社级以上干部,后期改为招收县级少数民族在职干部,学制 1年。干训部设有理论、文化各类班级。1978年建立数学物理系。从1983年起增设大专性质的 2年制的干部培训班,学习专业课。
学院是中国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一所高等学府,经常保持50多个民族成分的学生在校学习。
学院共设1个干部培训部(设有1年制文化班、理论班和 2年制的法律、政治理论专业)和政治、历史、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数学物理等8个系以及1个预科。
1983~1984学年,全校有本科生2055人,专修生80人,研究生32人,预科生 294人,进修生91人,干部训练部学员 320人,夜大学学生87人,各国留学生41人;有教师1017人,其中 教授、副教授109人(包括少数民族教授、副教授14人), 讲师450人(包括少数民族讲师103人),教员、助教458人。
学院自建立以来即开始进行科研工作。50年代前进行 3项较大的工作:
(1)民族识别工作;
(2)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
(3)民族语言调查工作。曾动员大批师生参加了这几项工作。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期,曾参加编写关于民族问题的 3套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简史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1978~1983年参加编写了民族问题的 5种丛书: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语言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中国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此外,全院写出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几百篇。 1981年6月建立了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和藏族研究所。
学院重视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要求各民族师生员工做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教育方面也有良好的传统。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等;以及少数民族学者洛桑赤列和哈米提等。
学院从建院至1983年止,共为国家培养了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近 2万人。
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的8万多册。(见彩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