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社会学是什么?

语言社会学是什么?,第1张

语言社会学是什么?

[拼音]:yuyan shehuixue

[外文]:sociology of language

研究影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社会因素以及语言、文字社会功能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语言和文字是社会交往、互动的符号体系,语言社会学把它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功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的存在、发展的作用,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等等。

简史

19世纪西方社会人类学家很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质问题,美国的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1877)一书中,从称谓的变化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F.de索绪尔第一次把语言和言语分开,并指出语言是社会的大系统。20世纪初,法国语言学家A.梅耶、J.旺德里埃等人从É.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出发,把语言看作是社会事实和文化,认为语言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他们认为,语义、文字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语言社会集团的环境、社会关系等的变迁,语言、文字的变化不能仅从语言、文字本身的结构中去寻找原因,应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去探讨。30年代,功能学派的B.K.马林诺夫斯基把语言看成是发音的风俗和整体文化的一部分,认为它在不同文化情境的布局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一个人语言知识的成熟显示着他在社会文化地位中的成熟。50年代,结构主义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把语言看成是人类相互联系的网,是人类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纽带。符号互动论者在更高的层次上揭示出语言、文字的社会本质,认为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符号互动。该理论过分强调符号互动作用,但把语言放到社会互动过程中去研究它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具有首创性。

马克思主义者对语言与文字的社会性质具有较明确的认识。K.马克思曾经指出:“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这是荒谬绝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F.恩格斯认为文字与铁的冶炼一起带来了人类的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对语言文字的社会性质和作用历来非常重视。《文心雕龙·原道》称“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是这种认识的代表。这是中国发展语言社会学的文化传统与基础。

语言社会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区别

语言社会学主要研究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人”的语言,研究社会语境与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变异或称社会方言是其研究的中心课题。

关于语言的社会性质与作用的论争

语言的社会性质与作用问题,是语言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问题的探讨,曾引发过重大争论。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语言学家Н.Я.马尔提出语言同许多别的社会现象一样,是上层建筑,有阶级性。他断言,语言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步调一致的。他主张阶级的语言、语言的“革命”。他的语言“革命论”在50年代初受到斯大林的批评。语言不是上层建筑、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及超时代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80年代末中国仍有人提出“现代人及其语言革命问题”,主张“某种语言形态总是和某种社会形态同构”,呼吁“确立一种崭新的现代语言形态的革命”。自19世纪末在中国兴起的汉字拼音化主张,也经历过近一个世纪起伏曲折的论争。这场论争以肯定汉字优越性渐趋结束。论争虽属语言学问题,但它引发了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社会性质和规律的语言社会学研究,对语言社会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29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